第A6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成长的痕迹

——读丁彬《去宁波的路》

    黄岚

    成长,不可避免地将我们带入时间的河流,日夜不舍地向前。再回首,过往成了一团模糊的影子,在身后或明或暗地闪烁着光。

    总想留住那一瞬间,证明我来过。《去宁波的路》就是其中的一个尝试。这是一本薄薄的思乡的小册子,作者丁彬,用文字留下了他的成长历程。全书分为三辑,分别是《庵东少年》《慈溪往事》和《宁波生涯》,以时间为纵线,以人事为横线,记录了作者在庵东小镇长大、到慈溪县城读书和到宁波市区工作的成长经历和相关人事。

    这是作者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次回眸,也是对自己“从哪里来”的确认。小镇庵东,原先行政区域属余姚,后成为慈溪的一个乡镇。镇中心四条主干道,两横两纵构成了这个镇的繁华。两横是人和街与邮电路,两纵是七二三街与庵余路。作者的回忆就从这里开始。他笔下的庵东,既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疆域。他在《乡关何处是》中关于“我是慈溪人还是余姚人”的纠结,相信大多数现境内的慈溪人也会犯迷糊。因为区划调整,原先的余姚人成了现在的慈溪人。我出省时,碰到口音相近之人,总会问一句:你是余姚的还是慈溪的?我们的祖辈在这一片新生的盐碱地上生活、奋斗,我们的籍贯虽然变成了“浙江慈溪”,但我们的口音、习俗还是带着姚北的痕迹。的确,如作者所述,我们祖先的墓地都会选在余姚,因为故乡这一带没有山,而墓地总是要安置在山上的。地理线是容易划分的,而血脉情缘又怎么能分得清?

    从小镇到县城,从县城到市区,我们在路上奔波,这是地域上的扩展,也是精神上的成长。作者从庵东出发,去慈溪浒山读书,这条路前前后后走了20来年。而后作者去了宁波市区工作,将母亲也接了去。这就意味着,他与慈溪的联系,从地理意义上已经减少了,虽然慈溪还留有他的亲友,但毕竟去得少了。他像鸟儿一样,去更大的天空飞翔,不管是进城的路,还是回乡的路,都值得我们追逐回味。这本书是对我们在路上奔波的总结。这种奔波,不停地重复,慢慢地让我们成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是目标实现后的回顾,是对我们追求的肯定。离开家的庇护,独自一个人去更大的区域生活、工作,总是要有点勇气的。而这种勇气,是慈溪人的独门武器,因为慈溪人,是一代代的移民所组成的。这可能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慈溪人在奋斗的原因吧!

    到宁波市区后,我们还要去往何方?或许我们定居此地,在地域意义上的脚步停下来了,但在精神之路上的脚步永不停止。作者丁彬,我是很晚才知道的,他的笔名“车厘子”经常出现在本地报纸副刊上。作者非常勤奋,文学路上的追逐前行,对他来说是既痛苦又快乐的。

    在“上路”之初,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机缘与领路人,《怀念周乃复先生》说出了很多慈溪文学人的心声。周公是嵊县人,大学毕业后到慈溪工作,在地方志领域有不凡的成就。作者说他“认识周公也晚,不过是这十年间的事”,他却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只身从宁波市区赶到慈溪去见周公最后一面的人,可见情深。十年啊,这时间不算短了。回想我与周公的相识,更晚也更短,不足五年,但我同样能感受到周公对小辈的关怀之情。阅读这篇文章,我羡慕作者能与周公一老一少同行多日。那时周公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作者以为他要写文章,结果周公追起了韩剧!哈,这让我见识了严肃周公的另一面,颇感意外。正是因为有这样既年长德高又追逐新潮的周公,我们的精神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回眸过去的岁月,追寻成长的痕迹,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