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自动化生产车间。(慈溪市经信局供图) |
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何渭林 劳超杰 在最新公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慈溪市、余姚市分列第七位、第十三位;在中国创新百强县(市)榜中,余姚市、慈溪市分列第三位、第六位;上月,两地共摘得8项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作为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明星”,慈溪、余姚近年来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突出创新赋能、优化创新生态,制造业发展迸发强劲动能。其间,慈溪创成宁波首个国家创新型县(市),余姚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为我市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夯实发展底座。 政策扶持引导 优化创新生态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扶持。 近年来,余姚、慈溪制定完善科技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出台研发投入专项激励办法,加大科创项目奖励补助力度。同时,针对企业科研资金融资瓶颈,推出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产品,点燃高质量发展“科创引擎”。 去年,余姚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3%。今年初,余姚出台提信心扩需求增动能68项政策,其中包含11项科技类相关政策。“余姚每年在财政科技经费预算上只增不减,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增幅始终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助推区域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余姚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慈溪近年来也打出“政策+服务”科创组合拳,鼓励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慈溪狠抓科技大投入,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全覆盖和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两个行动计划。”慈溪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研发人员规模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已突破3.4%。 培育创新平台 激发创新动能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 作为创新型县(市)建设的“优等生”,慈溪、余姚在加强政策引导、加码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抢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近年来,余姚聚焦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组建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引进成立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高水平行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科技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同时,高标准谋划打造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截至目前,该市累计落地优质机器人项目58个,注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联企业143家。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今年以来,慈溪加快建设“智造人才友好城”,扎实推进“栽树工程”,引进培育慈溪医工所、慈溪产研院等创新平台;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首创实体化运营的科技服务联盟,设立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站,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此外,慈溪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开展青年工程师“揭榜挂帅”活动,深入实施“上林名匠”行动计划。 强化政企联动 厚植创新沃土 政府“搭台”引活水,企业“唱戏”谋共赢。 在发展壮大家电、轴承、汽配等特色产业的同时,慈溪、余姚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在慈溪近20万户经营主体中,制造业类超过6万户;余姚有3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达1581家。 科技奖是城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上月,余姚收获两项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近年来,该市按照扩面培育科创中小企业、分级培育高新中坚企业、重点培育龙头领军企业的模式,多维度培育“高精尖”企业,大力实施“姚江英才项目”,提高企业集群竞争力。截至目前,余姚累计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1家。 推进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慈溪在宁波率先开展单项冠军培育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独角兽”梯队培育链。依托企业“创新矩阵”,该市打造省级智能家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筹建智能家电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制定“浙江制造”标准和获得“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产品的数量均居宁波首位。 眼下,慈溪、余姚正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拓展“5G+制造业”应用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