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文化创造力,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中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资料图)

    杨明祥

    观点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就是因为有一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使命,懂得大化流行、通变之道。之所以能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就是因为不竭的文化创造力。宁波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需要以提升文化创造力支撑领跑。

    宁波提升文化创造力的现实基础及主要特色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面向未来发展的“八八战略”决策部署,其中就包括“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20年来,宁波着力推进文化建设,人文优势更加突出,文化创造力的基础更加厚实、特色更加鲜明。

    第一,宁波历史文化类型丰富、人文内涵深刻,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在8000多年宁波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类型。一是宁波文化既有创新的勇气,又有敢于实践的品质,体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高度统一性。例如,反映学术建设成果的浙东学术文化,包含着对人类文明尊重和追求的藏书文化,科学与艺术高度统一的青瓷文化等。二是宁波文化具有突出的和谐包容性。如体现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的水利文化,集中宁波人民智慧的名人文化、儒商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三是宁波文化具有突出的爱国主义特征。如反映宁波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的海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四是宁波文化具有突出的创造力。如体现中华文明8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井头山海洋文化、河姆渡农耕文化、海丝文化。

    第二,宁波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始终跳动着浓郁的经济脉息

    一是宁波文化具有突出的历史传承性、系统性、连续性。从宁波的海洋文化、河姆渡文化、海丝文化到浙东学术文化、儒商文化,不仅代代传承、系统发展,而且不断丰富深化。如遍及全世界的宁波商务人才,被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称为“宁波帮”,是我国历史“十大著名商帮”中唯一传承再创新辉煌的儒商文化。二是宁波文化具有突出的影响力。如宁波最著名的千年古刹天童寺,是日本佛教三大教派“临济宗”“曹洞宗”的祖庭,体现了宁波佛教文化在东亚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在中国博得“瓷器之国”雅称的瓷器中,烧造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宁波慈溪的越窑青瓷。三是宁波文化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如浙东学术文化是宁波优秀历史文化的核心。浙东学派自古学风鼎盛,影响遍及海内外,王阳明、黄宗羲是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学术大师,他们的理论代表了当时中国思维成果的最高水平,对一代代宁波人思想和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宁波文化融会了多元文化的精神特质,兼具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长处,融合了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之精髓,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激荡

    宁波人生活在“山海并利”的环境里,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既有山的韧劲,又有海的胸襟;既具内陆文化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品质,又有海洋文化敢于开拓、勇于冒险的胆气;既具有水的灵气、人的和气,更具有拼的豪气、闯的勇气。宁波人的这种“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开放时代的新机遇,必然“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推动宁波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如涌现120位宁波籍“两院”院士、300多位著名高校校长。

    还应看到,对照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目标要求,宁波文化创造力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突出表现在:一是宁波缺乏赓续文脉、传承发展文化神圣使命的历史文化种子基因库和反映新时代宁波大都市文化崭新地标的重大基础设施。二是缺乏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和文旅融合的智能化服务大平台。三是拥有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虽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和世界第一的深水大港、跨海大桥工程蝶变形成著名的港桥文化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优势,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整体规划和便捷畅游智能化服务功能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宁波拥有众多文博史馆及研究机构,但总体存在规模偏小、功能单一、布局分散,专业研究人才少、力量薄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宁波提升文化创造力的实现途径与对策建议

    宁波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之美,美妙绝伦的山水之美,弦歌不绝的人文之美,清新隽永的典雅之美,华丽精彩的蝶变之美。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宁波文化优势和人文精神创新转化,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提供文化力量。

    1、规划建设翠屏山中央公园,配套谋划申报建设一批以世界级文化遗产遗址保护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公园等文旅融合重大基础设施及智能化服务大平台

    一是积极争取申报建设世遗中国大运河宁波国家公园,以及中国海丝文化遗址国家公园、井头山河姆渡考古遗址国家公园、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国家公园、保国寺中国建筑文化国家公园等。二是申报在宁波建立19块抗日革命根据地共建红色文化旅游联盟人工智能服务大平台。三是利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滚装轮码头兼邮轮码头的基础设施,在定制国际邮轮基础上,配套建设宁波国际邮轮母港国际客运中心、免税商品购销场馆、海关边检服务中心等设施。同时,协调规划建设数条迎接国内国际游客,观世界级深水大海港、赏跨海大桥,看宁波美景与品牌智造,游国家文化公园,阅古今藏书,具有智能化服务功能的旅游线路网。实现文化促旅、文化兴旅,让“诗”和“远方”凝聚起宁波发展的新动能、智慧文旅的新活力。

    2、提升现有传媒机构、考古机构的能级

    一是把宁波电视台培育升级申报为以海丝文化、国际贸易为特色的宁波卫视。二是把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国家水下文物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宁波基地日常管理功能,培育提升增挂为在甬的国家级考古研究机构,并引进更多的高素质科研人才。三是加快建设宁波市档案中心文化综合体、中共宁波历史展览馆暨宁波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宁波分馆暨中国(宁波)地方志文献国际交流中心等,赓续文脉的历史文化基因库和新时代宁波大都市文化崭新地标。

    3、提升扩大文博机构的文化创新功能与作用

    一是积极鼓励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更优紧跟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精品力作,开拓宁波文艺新境界。二是在现有事业机构和民间机构基础上,提升扩大文博机构的创新功能和文旅影响力。如把宁波帮博物馆功能提升扩建,增挂宁波名人文化博物馆;提升它山堰简史馆功能,扩建为宁波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遗址暨宁波市水利文化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提升功能扩建、增挂中国海丝文化博物馆,或老外滩原宁波城展馆为基础改建提升为中国海丝文化博物馆;镇海海防历史博物馆提升功能扩建,增挂中国(宁波)军事文化博物馆;宁波钱业会馆提升功能在其周围扩建增挂宁波金融博物馆;积极引导支持宁波服装博物馆、宁波紫林坊艺术馆等民间博物馆,分别提升功能增挂为中国服装暨民俗文化博物馆、紫林坊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支持宁波财经学院建设中国(宁波)民营经济发展历史展览馆等。三是充分利用宁波籍“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众多的资源优势,培育建设一批专业类博物馆。同时谋划数条交通路网便捷、大型文旅融合集聚成片连串的文博馆群。

    4、广泛开展提升文化创造力的国内国际交流和居民素养培训

    一是继续发挥和提升宁波文化广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平台功能。二是建议宁波高校、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中国(宁波)地方志文献国际交流中心作用,加强与世界各国高校、文博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方志文献等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出版物版本线上(电子版文献)为主、线下为辅的文化交流互鉴,努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三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宁波作为台湾文化的源头之一和在台名人后代及在甬台商众多的优势,加强民间文化交流,使两岸同源同宗同是一家一国的共识基础更加巩固,为推进祖国统一贡献宁波力量。四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5、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文化建设经验,切实加强城市发展历史文明互鉴交流合作

    一是充分利用保加利亚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这个国家级平台,努力学习国外发达城市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二是努力学习国内文化强市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构建宁波与上海等国际大都市对接的“文化流”。

    (作者为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