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陈敏 通讯员 张林霞 王雅琴 前天上午,经过一周规范治疗的王兴终于可以出院了。回想起自己一周前的经历,王兴心有余悸。 “医生,不好了!我最近人黄起来了,是不是乙肝又暴发了?”9月7日一大早,王兴匆匆赶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病门诊。接诊的许烂漫主任医师一看是老病人王先生,赶忙安慰他不要着急,并详细询问病史。 王兴今年40岁,10年前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他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定期上医院检查,并仍保持着长期饮酒的习惯。5年前,王兴全身发黄,被诊断为“乙肝病毒暴发”,幸好及时服用抗乙肝病毒药,再加上身体素质不错,最终痊愈出院。 让王兴开心的是,经过那次治疗和3次门诊随访,他的肝功能恢复了正常,而且乙肝病毒也检测不到了。于是,自认为万事大吉的他将医生的嘱咐抛到了脑后,又开始喝酒,每月至少喝白酒2~3次,每次1斤。他还自行停用了抗病毒药物。直到这次全身出现发黄现象,他才害怕了,再次上医院求助。 今天是乙肝科普宣传日,记者了解到,像王兴这样随意停药的患者有不少。“服用抗病毒药物后,检测不到乙肝病毒了,为什么还不能停药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药?”正如王兴一样,很多患者曾有这样的疑问。 据了解,目前我们常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分为口服和针剂。但是这些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很难达到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必须达到“乙肝病毒DNA阴性,同时乙肝表面抗原也要转阴”,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需要患者长期积极配合治疗。专家表示,有些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往往将病情拖至晚期,甚至失去了肝移植的机会。 据统计,60%至70%的群众对乙肝这一疾病的危害性、规范诊治方法不了解。很多乙肝患者存在诊治不规范、抗病毒不及时或不规则、随意停药等问题,导致乙肝加速走向重症,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