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保皋像。 |
张保皋是9世纪上半叶海上贸易活动的先驱,他以新罗清海镇和大唐明州港等为基地,在大唐、新罗、日本三国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张保皋(790年—846年),新罗人。因出身低微,在本国没有出头之日,17岁时渡海入唐,加入了徐州地区的武宁军。唐朝诗人杜牧在《樊川文集·张保皋郑年传》中,称他“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因为武艺高强,张保皋在唐朝镇压藩镇势力的战斗中屡建功勋,被升为武宁军小将。 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人口锐减,劳动力告急,新罗百姓被海盗掳掠到大唐为奴的情况经常发生。为了打击奴隶贸易,新罗多次请求大唐剿灭海盗,唐政府也多次下诏,禁止买卖新罗奴隶,但这些诏令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829年,有着大唐丰富打拼经历的张保皋回到新罗,向国王提出:“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婢,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新罗王听后大悦。 清海镇,也就是现在的韩国全罗南道莞岛郡,是新罗的南大门,与济州岛隔海相望。据《新唐书·东夷传》记载:“清海,海路之要也,王与保皋万人守之。自大和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可见,大和年间(827年—835年),张保皋被国王任命为清海镇大使后,新罗人被卖为奴隶的现象逐渐得到遏制。 新罗王拨给张保皋的一万军队中,有相当部分是当地居民,这些人熟谙海路,掌握航海技术,因此张保皋的清海镇很快发展成为海上贸易基地。不仅如此,在唐生活多年的张保皋还吸收了大量在唐新罗人为自己的商团成员,与他们建立信息、贸易网络。韩国学者金成勋称张保皋商团为“军产结合的综合商社”,就是指这个商团是由熟知航海技术的船员、商人和军人组成的混合团队。 张保皋的商船到大唐沿海,售出新罗货物,再将购得的唐物运往日本交易。他的商团人数众多、船舶坚固,交易规模庞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垄断了唐日海外贸易。 明州是张保皋商团向东南沿海拓展贸易的主要港口。从新罗灵岩附近或清海镇出发,经黑山岛,横渡东海,可到达唐鄮县的望海镇(今镇海)。这条航路的开辟,使张保皋的贸易船可直接来到明州。当时的日本学问僧也大多乘坐张保皋的商船,从明州登陆入唐。日僧圆仁在用汉文撰写的日记体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曾提到张保皋及其部下,说他们通晓汉语、日语,圆仁回国时,曾得到这些新罗人的莫大帮助。 张保皋在贸易中,敏锐地发现了陶瓷的奢侈品地位,他不但经营明州产精美的越窑青瓷,还直接从明州带回懂技术的陶工。这些被他带到新罗的明州制瓷工匠,与新罗人一起,成功烧制了“新罗青瓷”,这比日本烧成真正的瓷器要早近三个世纪。新罗从此由青瓷输入国,一跃成为青瓷输出国。今韩国全罗南道康津郡、高兴郡都发现了9世纪至10世纪的青瓷龙窑,证实那里曾是明州越窑技术东传的一个接收点。韩国莞岛清海镇的张保皋城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明州产越窑青瓷。 840年,神武王之子文圣王欲娶张保皋之女为次妃,朝臣以张保皋出身低微为由加以反对,文圣王因此作罢。张保皋心生怨恨,翌年于清海镇发动叛乱,当年11月被朝廷派来的刺客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