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皋身亡后,其属下四散流亡海外,其中一部分人跑到日本。鉴于此前有很多新罗流民在日本充当乱民,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新罗人的戒备,对新罗商人也持不欢迎态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州商帮应运而生,担当起贸易舞台的主角。 明州海商的崛起,得益于明州城的因港而兴。 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迁治三江口后,构建州城,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使明州成为我国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那时,上海尚未开拓,杭州因钱江潮冲击不能成港,于是宁波的三江口就成为比较理想的港口。天台山余脉入海后形成的舟山群岛,有效阻挡了宁波的主要风害台风,使宁波港成为一处优质的避风港。宁波港还是大运河与海洋的一个联结点,从宁波港溯姚江而上,到上虞通明坝,可接通浙东运河,越过杭州湾,就与京杭大运河连接。唐朝后期,明州港不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而且还是大唐与日本、新罗之间“东亚贸易”的四大枢纽港(明州、登州、博多津、清海镇)之一。宋代乾道《四明图经》称:“明之为州,实越之东部。观舆地图,则僻在一隅,虽非都会,乃海道辐辏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 唐代明州商帮中最负盛名的是李邻德商团、张友信(一说张支信)商团和李延孝商团。李邻德商团主要往来于明州港与博多津之间,史籍记载其往返百余次。张友信商团主要以日本肥前的松浦郡港为基地经营海运业,参与其事的有30多人。而李延孝商团则活动于明州港和值嘉岛之间,人数达60人。这些明州海商都有着精湛的航海技艺,能熟练掌握东海的气象规律,并开拓出一条航程更短的赴日航线。 这条航线的基本走向是:从明州港起航,向东偏北横渡东海,直抵日本肥前松浦郡的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再转航驶向筑紫的大津浦和难波。从日本回中国,则从博多扬帆,先到五岛候风,等顺风时可一口气横渡东海到达明州。来回单程在正常情况下只需5天。 据日本史籍《安祥寺惠运传》记载,唐商最早赴日贸易是在会昌二年(842年)。这年春,明州商人李邻德自明州港驾商船渡海去日本。同年8月24日,李邻德从值嘉岛出发回国,顺便将日本学问僧惠运带到了中国。 该史籍还写到了另一位明州航海家张友信。唐大中元年(847年)六月二十二日,张友信等37人驾船从明州望海镇出发前往日本,“得西南风三个日夜,才归著远值嘉岛那留浦,才入浦口,风即止。”意思就是张友信正确熟练地利用了季风,仅用三天三夜就到达日本肥前值嘉岛,创中日间帆船航速最快纪录。 明州商团到达日本后,一般是直接与日本的太宰府做生意。太宰府为此专门建造了鸿胪馆,供明州商团登陆后居住,并在那里开展商贸活动。今日本九州福冈县还保留着鸿胪馆遗址。另外,明州商团在今日本长崎县五岛市福江岛上留有一处寄泊地,日本的那留浦则保留着一口明州商人的汲水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