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确实,当我们对某一事物或领域产生兴趣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有类似的论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研究专家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对此的译注是:“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然而,对于学习和探究陌生的世界,好多人一开始可能并不会有很强烈的兴趣。毕竟,未知意味着恐惧。而且,在某些领域、某些学科很有天赋的人,在另一些领域、另一些学科,可能比较迟钝,毫无兴趣。比如,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在极其深奥的理论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学领域,有无人企及的才华,在物理实验室里却表现得近乎笨拙。 这样一种人,在大学里,一扇门打不开,另一扇窗子可能就会豁然洞开。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被要求全面发展,并不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与不学。现实情况是,某个孩子明明对某门课没有兴趣,却又不得不学,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不得要领。 这个时候,好老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去年,笔者的老伴在老年大学报了一个图像制作培训班。开学的时候学校老师通知说,因为报名人数过少,这个班不开了。老师建议她转报视频制作班。得知她对视频制作不感兴趣,老师说,不妨先去听一听。开学后,她去听了两三节课,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学期过去了,她已成为学员中的佼佼者。今年教师节前夕,她应学校之邀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特别提到,正是教视频制作这门课的刘老师教得好,才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被刘老师领进“兴趣之门”后,她刻苦“修行”,学会了视频制作的基本技能,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极大乐趣。 电影《奥本海默》里,也有这样一个场景:奥本海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听课,那个学生还以为自己走错了教室。因为在当时,不要说对量子理论感兴趣,就是知道这门学科的人也不多。但渐渐地,教室里的学生多起来了,到后来,甚至奥本海默走路的时候,身边都会围着好几个学生。究其原因,除了物理学发展进入量子时代这样的背景,奥本海默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毫无疑问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电影《奥本海默》的原著《奥本海默传》(美国作家凯·伯德和马丁·舍温合著)对此作了这样的描述:奥本海默有这样的能力,他可以把所有人拉入他的轨道。比如说他坐在这里,就能够很快地俘获大家的注意力,然后就有了追随者。 当然,无论作为科学家,还是作为老师,奥本海默都是一个有极高天赋又特别有个性的人物,一般的老师学不了,也没有必要学。但是,所有的老师应该成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老师。 这样的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具有出色的教学能力,能够巧妙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孔子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上“欲罢不能”,正如颜渊所赞叹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马云也说过,想要改变教育,一个最关键的课题,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愿意回到教室去,热爱学习,热爱看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更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个好老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有时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案例、一次解说,就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而一个人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就是一生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