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艺课丰富老年人闲暇时光。 |
|
青年教师的舞蹈课颇受学员欢迎。 |
|
青年教师携手老年学员畅游音乐世界。 |
|
制图 毛雪娇 |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陈胜男 进入10月份,宁波老年大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已开课一个多月了。 教学楼内,声乐班、舞蹈班、智能手机班等教室里学员满满当当,讲台前,一张张年轻面孔活力十足。 “这些年,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年轻了,目前‘90后’教师有24名,明年新开课程中还有2名‘00后’教师加盟。”宁波老年大学管理中心综合业务科负责人高晓燕说。 数据显示,宁波老年大学有195名兼职聘用教师,其中,30岁以内的14人,31~40岁的41人,41~50岁的41人,50岁以内的教师占到49.23%。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老年人学,老年人教(退休后的专业人才)”的老年大学,怎么吸引了中青年教师?老年教育又有怎样一番新气象?近日,记者走进宁波老年大学一探究竟。 在老年大学教课 年轻人有新体验 “提,抹,下……这个手型要记好。”上午9点,舞蹈教室内,40名学员跟随青年教师庄迪雷学跳古典舞。 庄迪雷今年29岁,2017年大学毕业后,在杭州、上海当过一段时间的舞蹈演员,去年来到宁波开设舞蹈工作室,因学员推荐,经学校考核,便开启了宁波老年大学执教之路。 上完几堂课后,庄迪雷就摸清了“门道”:教授老年学员跳舞,速度不能过快,动作需反复强调;不必一板一眼教学,多点趣味性更好。 庄老师的舞蹈课有多么受欢迎?百分百的到课率就可见一斑。“动作赏心悦目,授课耐心细心,说话风趣幽默。”古典舞班班长潘庚丽一一细数,有一回,学员们找不到舞蹈的感觉,庄老师抛来一句“想象回到十七八岁”,引得众人会心一笑。“庄老师做示范,会分解动作,也会指出如何把握眼神,受益匪浅。”潘庚丽说。 庄迪雷发现,学员们一个比一个学得认真,虽然因年纪大了身体不算灵活,但对舞蹈的热情不曾减退。“慢慢融入老年教学,就会发现它有不一样的精彩。”庄迪雷说。 1993年出生的徐婵,2018年便“入职”宁波老年大学。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她,一直从事声乐教学。一次在该校的代课经历,让她进入了系主任视野,经面试、公开课等一系列流程后,徐婵顺利进入老年教育行列。 “不能像要求专业学生那样要求他们,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又有收获。”徐婵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会加入基础乐理,会穿插学员喜欢的老歌,也会添加时尚新歌。教学时,她会活跃课堂气氛,也会夸张地演绎错误的唱法,让学员产生共鸣。 最近一周,班上正学唱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一到课间,学员们就围着徐婵请教,“这样咬字对不对”“歌谱上的这个记号怎么唱”……因为学员们的好学,徐婵也会抽空给他们“开小灶”。 “他们既是学员,也是长辈,我们亦师亦友,这些年坚持下来,也是因为这份情谊。”她说。有一次,因为中午忙着录音,来不及吃午饭,学员们掏出小饼干等零食,顿时让她感动不已。 在宁波老年大学,每学期都会对授课老师进行一次考评,重点围绕制订教学计划、重视备课环节、选用合适教材、学员满意度测评、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展开。考评结果显示,中青年教师的评分都挺高,有的甚至已成为祖辈学员们的“宠儿”。 丰富课程体系 满足多元需求 2024学年宁波老年大学将开出“无人机航拍”课,授课老师是一名21岁的行家里手,消息一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荡起层层涟漪。 “‘60后’近年来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与人们对老年群体的传统认知不同,这批‘新老人’进入职场和社会后的人生轨迹,几乎与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其退休后的生活、兴趣和爱好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高晓燕说,“新老人”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对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有更为多元和个性化的需求,老年教育自然要与时俱进。 每年宁波老年大学在删减一些相对冷门课程的同时,都会增加新课程,新课程占课程总量的10%左右。在最新的2024学年宁波老年大学招生简章中,“视频编创”“纪实摄影”“京剧表演”“篆刻篆书”“小提琴”“中国画白描”“剪映视频编辑”“手工黏土”等新课程赫然在列。 让老年人了解新鲜事物、会用新技术新手段,离不开年轻人的帮助。“这方面的教育培训,需要大批青年人才加入,我们要为他们创造广阔的舞台。”宁波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丰富课程体系,这些年宁波老年大学忙着招聘年轻教师。 与老年人“智能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目前拥有18名专业教师,其中12名年龄在50岁以下,教授课程包括“Premiere视频剪辑”“数码摄影后期处理”“手机摄影”“玩转智能手机”“手机短视频编辑”等方方面面。 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年人用手机打车购物、订外卖、修图、制作小视频,不在话下。“时代在进步,我们也不能落伍。”一名就读于手机视频拍摄及编辑班的学员说,她到宁波老年大学后发现这里有实践作业。为了帮助老年学员巩固知识,青年教师阮军军时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学员采风。今年暑假,阮老师带着大家来到鼓楼,手把手现场教学拍摄城市文艺大片,欢声笑语间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点,最后还不忘奖励学员每人一个冰激凌甜筒。 中青年教师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氛围活跃,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讲评作业、传授技巧、课外实践……不少新开课程在他们的努力下建立起一套可复制的教学体系,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校编教材的编制。 老年人学年轻人教 或成为一个新趋势 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师,老年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求相关专业背景,更要求“懂老人”,但课时费有限。此前宁波老年大学很多是“老年人学,老年人教(退休后的专业人才)”,而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参与老年教育工作,这种局面逐步转变为“老年人学,年轻人教”。 业内人士表示,老年教育队伍年轻化是一件好事,年轻人的朝气给老年大学带来了更多活力,让“夕阳红”更“青春”。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能够助力自身更好成长。 与此同时,由于老年大学的“特殊性”,经过层层筛选后进入老年大学教学的年轻人,凭借在校任教经历,以后的职业生涯也会有很多优势,这是双方共赢的选择。 老有所学,是许多老年人步入人生后半场的精神追求。为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多元化、深层次的需求,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去年下半年,按照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思路组建了宁波老年教育联盟,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普惠共享的老年教育新格局。首批9家成员单位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负责,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协同配合。 今年,在宁波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下,我市老干部局系统、教育部门多方联合,组织开展4次主题培训会,为中青年骨干搭建理论研究跨系统新平台;积极打造宁波老年教育数字直播新载体,深化推进“百校万人同课”公益直播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名师工作室功能,宁波老年大学与宁波财经学院合作课题《宁波高校参与本地老年大学教育路径研究》已成功立项。术业有专攻,宁波老年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攀升。 此外,利用社区党群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场地建立起来的“家门口老年大学”也已实现全覆盖。这些平台的涌现,给年轻人投身老年教育创造了条件。作为老年教育联盟“中心校”,宁波老年大学上半年已向分校、教学点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派遣中青年骨干师资20余人、380余次。 宁波老年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张晖表示,老年教育这份“夕阳事业”期待更多的“朝阳力量”加入。过去几年,学校多渠道拓展教师队伍来源,通过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强化激励保障制度等手段,大大提升了年轻教师比例。“宁波老年教育联盟建设迈出了一大步,今后我们希望借助这一运行机制,去探索多元的聘任模式,健全成长机制,让参与老年教育的年轻人有保障、有发展,更有奔头,使他们安心从教、舒心从教,在更好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晖说。 本版照片由宁波老年大学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