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给七里屿,
我守塔的第一个十年

爷爷叶中央、父亲叶静虎、叶超群三代塔工合影。(叶超群提供)

    7月25日,叶家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奉调前往舟山普陀区境内的洛迦山灯塔。此前一直值守位于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9月29日,中秋节,叶超群重返心心念念的七里屿,看望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同事。叶超群今年35岁,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十年,献给了七里屿。重登七里屿灯塔,海天如昨,心潮澎湃,他写下了这篇内心独白。

    ——编者 

    叶超群

    阔别数月,重返七里屿。

    登高远眺,“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港区尽收眼底。

    尽管是中秋国庆双节假期,进出港的航道上过往的船舶依然繁忙。目力所及,是港区码头那一排排高耸的龙门吊,再往远处眺望,朦胧中显出大船的轮廓,如梦似幻。一阵恍惚间,思绪仿佛被拉回到十年前刚上岛的日子。

    那时候,爷爷让我上岛守塔,我也犹豫过挣扎过,因为我从小就是听着灯塔上的故事长大的,在我的印象里,灯塔是孤独的代名词。虽然父亲和爷爷常年不在家,但偶尔休假的时候,饭桌上总会聊起关于灯塔的点点滴滴。

    守塔的生活是这样的:

    夏天,有时候个把月不下雨,岛上就没水了,灯塔工们不得不严格把控每人每天的用水量。

    遇到台风天,宿舍与灯塔之间短短数十米的距离却成了灯塔工难以跨越的天堑,每当这个时候必须拉起一道防风索,值班的人只能用匍匐的姿态拉着铁索通往灯塔,稍有不慎就会被狂风吹走,撞向树木甚至围墙。

    在岛上工作,最怕的还是生病,通信不便,生了病只能熬着。我爷爷那时候就因为连续一周高烧,没能及时就医,落下了陈旧性肺炎。对我来说,灯塔工不是一份理想的职业。

    但对爷爷而言,他跟灯塔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他的父亲、妻子、小女儿,都因为他的这份工作而葬身大海。因为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别人撑把伞,“人在灯亮”的誓言常常挂在爷爷嘴边。也是爷爷的这份坚持与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

    最终,我还是像爷爷、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孤岛上的守望者。

    遥想当年,我在日记中写道:“有生之年,我想沿着祖辈的足迹踏遍浙东海域十二座灯塔,去见证这些孤悬海岛的前世今生。”

    守塔十载,七里屿、洛迦山、花鸟山、白节岛、下三星、半洋礁等灯塔都已踏足,离我当初的梦想更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浙东海域十二座有人值守的灯塔已缩减到七座,无人化、自动化灯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一天守塔人这个职业也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但灯塔始终会矗立在茫茫大海中,继续为远航的人们指引归家的方向。

    时光荏苒,我们叶家五代人已在浙东这片海域守望了一百多年。岁月变迁,设备更替,但“人在灯亮”的家族誓言不曾动摇。

    很多人问我:“是否会像祖辈一样始终坚守,把灯塔精神代代相传?”这个问题我无法正面回答。但我知道,对于航海人而言,灯塔是家的方向,灯塔不亮了,他们就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现在,“人在灯亮”也成了我的誓言。无论是哪座灯塔,我在岛上的每一天,都会用心守护好它,让它在每个日落之后都能准时亮起。

    如果信念有形象,在我心中,那一定是灯塔的模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