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炯炯 张佳玲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其中的红色医药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意蕴、鲜明的专业特色以及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源。为充分用好红色医药文化、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切实将专业行业发展与思政教育融合,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融通,开展“红色医药人溯源走访研学实践活动”,将传统医药文化中的“望闻问切”四法融入医药文化“大思政课”实践,依托医药行业发展的时空优势,以“时间”为横轴梳理党史中的红色医药人典型事例,以“医药人精神”为纵轴引导青年学生寻找贯穿始终的力量源泉,形成医药文化特色融入思政课的教育新模式。引导青年医药人在传承医药文化中思考如何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在走进医药企业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走近红色医药人中明确青年医药人的责任与使命,真正将红色医药文化根植于青年学生之中。 一、“望”之,绘就红色医药人群像图,强化引领高度 “望”指观气色,放眼百年党史回“看”红色医药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站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学会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青年医药人对党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项目在设计之初,旨在以医药专业作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脉络,通过溯源党史中红色医药人,找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精神命脉,并传递给青年医药人。其间,项目以“研”“学”作为主要手段,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等方式,促使青年医药人在梳理党史中的医药学家生平事迹中,在走访红色医药人故居旧居中体悟精神内涵,在日常学习中明确医药人的使命担当。最终,梳理汇编完成累计17万多字的“红色医药人故事集”“浙派大医故事集”,刻画了各个时代背景下红色医药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成长历程,青年学生以这一群体为榜样典范,产生强烈的引领示范效应,激起浓郁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集体主义意识与行动自觉。 二、“闻”之,汇编红色医药人故事集,增加育人温度 “闻”即听气息,拓展多元表达方式“听”初心故事。新时代,青年学生面临多元思潮以及网络带来的多元价值冲击,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开发多元载体,拓展表达呈现形式,增强青年学生参与主动性。 实践活动中,团队设计青年医药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用可以铭记的载体,构架青年人信息渠道,目前已经录制完成红色医药人故事集105份,即从单一的“文字”形式,升级至“音频”形式,后期将持续开发“视频”等多元素载体,试图构建“红色医药人网上博物馆”“红色医药人地图册”等更适合传播和推广的方式,致力于传承与传播红色医药人精神入心、入脑,切实增强青年人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问”之,勾勒红色医药人精神内涵,拓展实践厚度 “问”即问症状,知行合一研学寻根“思”育人之困。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应接地气地应用在实际实践中。 项目运行中指导团队成员利用寒暑假返乡,持续开展属地红色医药人的溯源走访活动,依次走访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旧居、红色药商卢绪章生平事迹馆以及慈城药商博物馆等,足迹从宁波鸣鹤古镇的乐氏、叶氏家族,到宁波药行街、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再到江西、安徽、新疆等地。结合属地医药行业现状,完成了《传承与传播:红色医药人精神时代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基于浙南地区红色医药人精神的具象体现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不仅梳理了一份份完备的医药史料,更是完成了一次次具有深度的“大思政课”学习与实践。 四、“切”之,涵养青年医药人初心使命,提升思政深度 “切”即触脉象,抓住核心关键“解”发展之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思政教育不能“单打独斗”,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具体而微地涵养青年医药人的初心使命。 团队成员溯源寻访了坚决不进日货的项松茂、创建巴中首个党的秘密联络站“活仁药房”的苟寿南等,在红色医药文化的浸润下,更加明确百位医药人展现党史辉映下的核心精神——坚定信念,心怀天下的初心精神;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开放精神;科学求是、勇于创新的前瞻精神。医药前辈以人类健康为志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医药的力量,更见证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团队成员备受鼓舞,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深度。【本文系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1-2022年课题(SGXSZ220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