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转变

    丁慎毅 

    10月17日下午,第54届“世界标准日”浙江主题活动在宁波举办。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标准化成果。

    2021年,我国首次出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涵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领域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以此对照,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标准化成果聚焦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领域,从中可以看出,浙江省正在推动公共服务从“七个有”向“七个优”升级转变。

    以宁波为例。在宁波实现“病有良医”目标过程中,“慈溪市农村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项目入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这一试点在推进村卫生室慢性病、中医、检验、口腔、眼睛等保健服务功能“五位一体”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群众看病少跑腿,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医疗健康服务。通过试点运行,慈溪市实现农村家庭医生签约率高于90%、慢性病规范管理率高于65%、群众就医满意度高于95%,并在全国农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按照我国《“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到2025年,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政策有厚度、执行有力度,公共服务才能更有温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公共服务需要以标准化促进均衡化,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以服务的“优”化解群众的“难”。各地应对标国家标准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扩大供给,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化和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本地区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转型。

    在外延上,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软硬件短板和弱项。在内涵上,提高公共权益维护的能力,使政府职能的公共性得以更好发挥。同时,做好降成本、促普惠、强监管工作,让企业收益和服务质量有保障,确保标准“承诺必达”,能落实、可持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