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北仑峰南社区“聚居式”养老的探索

    记 者 孙 肖

    通讯员 胡栩琦 周超宇

    明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北仑区郭巨街道峰南社区,占地2600平方米的烽火爱心广场将投入使用,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更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

    据了解,峰南社区是个养老社区,居民称它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社区里居住着60岁及以上老人1415位,占居民总人数的94%。目前,社区内808套住房处于满员状态,申请入住的老年人仍络绎不绝。今年10月20日是这个社区成立10周年,作为北仑区农村集中式居家养老服务社区的“样板”,峰南社区在养老模式上作了有益探索。

    破 题

    十年前,因发展需要,北仑区郭巨街道对辖区内的后墩、竹湾等8个村落整体拆迁,成立拆迁安置型养老社区——峰南社区。该社区共有房屋808套,房屋产权为村集体所有,凡是年满60周岁的村民,有入住意愿的均可申请入住,老人过世后房屋使用权自动收回。据统计,当时社区内有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1500余人。

    “这里都是认识几十年以上的老朋友、老邻居,大家在一起养老快十年了,相互作伴相互照应。”在峰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梅祥根老人,刚打完乒乓球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刚好70岁,是十年前第一批入住社区的。

    梅祥根告诉记者,为了方便老年人,社区里的居民建筑都只有2层楼高,楼内每户房屋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对于老年夫妻和独居老人来说,这样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老人在这里既有个人独立居住的空间,又有和老伙伴吃喝玩乐聚会的场所,看病就诊也有人帮忙联系或上门服务,空了还能参与辖区内的各项公益活动。”他感慨道,这样的“聚居式”养老生活很惬意。

    “1500余位农村老人聚集在一个社区养老,这在当时的北仑区还是头一家。”峰南社区党委书记林海云告诉记者,如何服务好这批老年居民就成了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别于城镇养老,农村养老服务无法回避两个实际矛盾:一是大量的年轻劳动力离开了乡村,对老人的日常照料缺失;二是农村老人物质条件相对欠缺,各类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街道协同社区开展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十年里,社区配置了爱心食堂、老年学堂、健康小屋等为老服务设施,还专门打造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健康管理区、生活服务区、文化娱乐区,以及健身康复护理室、谈心室、理发室、图书室等10个多功能室,就近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多样化服务。

    革 新

    如何满足老年人可持续的养老体验?街道和社区以多元化支撑来解决。

    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上,峰南社区引进专业化服务机构,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六大上门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工作上,峰南社区将居住在区域内的每一位老人信息录入“幸福丰养”数据库,通过“周汇报”“月总结”,着重关注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精准化服务,打造“15分钟服务圈”。

    今年,社区还完成了5G智能化门铃系统的入户工程。“我们依托‘3分钟急救圈’这一理念,推进该系统接入每一位老人家中,它不仅能满足行动不便老人的日常呼叫,必要时还能救命。”峰南社区社工陈舒晓介绍,这套系统由语音对讲报警系统和智能燃气报警系统组成,自今年8月试运行以来,共收到48起报警,急救人员均在3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理率达100%。

    在引入社会力量服务项目上,对内,峰南社区成立了“6080帮帮团”“楼上楼下邻里团”,鼓励60岁至70岁的老年人结对帮扶8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外,峰南社区积极对接外部社会组织,推出了“社区合伙人”计划,与多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链接服务资源,引入企业捐助资金,打造了“银发守望”爱心企业慈善、“每天一壶水”公益慈善等11个公益项目,为社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等提供便利服务。

    今年5月,峰南社区还携手北仑区医疗保障局,在社区开展上门义诊惠民服务,让患病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启 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70.3万,占总人口的27.4%。持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特别是农村地区日益突出的空巢化,给农村养老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将同一区域内整村拆迁的老人统一安排在集中兴建的养老社区内,构建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实现了离村不离乡、离家不离亲,满足了农村老人对熟人社会的情感需求。同时,在政府资源投入和社会力量参与下,持续完善集中居住养老的软硬件配备,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为有效纾解农村养老困局提供了可行方案。”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社会所所长张伟杰认为,峰南社区这种“聚居式”养老模式,融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类养老模式的功能优势,实现了农村养老服务由分散补缺向整合普惠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农村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的创新之路,对于宁波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单元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宁波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61个,力争到2025年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乡镇(街道)全覆盖。

    郭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峰南社区“聚居式”养老模式是一次试水,尽管还存在着社区入住申请供不应求、养老型社工人员紧缺等问题,但它给街道内的其他村社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样本,也给宁波居家养老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