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葛思彤 郑蒙永 杨熙瑾)重阳节将至,近期与老人有关的话题备受关注。其中,老人走失问题,不仅是家人之痛,更是社会之痛,亟须引起各方重视。记者近日从公安部门获悉,今年以来仅海曙、江北、鄞州三区就有此类走失警情近1500起。 “发布这一数据,希望有老人的家庭多加注意,给老人多一份关爱,陪伴是最好的守护。”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说。 老人走失警情的原因大多相似:年事已高或长期患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老人走失往往会有其他伴生情况出现,如走失的老人摔倒受伤,甚至身陷险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等。 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鄞州邱隘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当地镇南新村铁路旁,发现一位疑似迷路的老爷爷。接警后,值班民警汪晓旭带人赶到现场,并与老人进行沟通。无奈对方年事已高,听力严重下降,始终无法提供有效信息。民警只能将老人带回派出所,然后将其体貌特征发到工作群和警民联系群,请求各方协助寻人。没多久,一对夫妻急匆匆来派出所报警,称家中老人走失。结果,一看到民警身边的老人,立马取消了报警,因为他们要找的就是这位老人。 事后了解,这名老人外出散步时突然不认得回家的路了,之后就沿着与家相反的方向而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走失警情有增无减。因而,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对于减少老人走失不可或缺,尤其是那些有过走失记录的老人,家人更应引起重视。 家人除了平时要多陪伴老人外,常用的“土方法”也记得用上,就是将写有家人联系方式的卡片放在老人的衣兜里。有条件的家庭不妨给老人配备智能手表,多一重“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