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萍 看书名,就觉得新奇。“超级”二字颇有点时尚味儿。“超级”和“外婆”的组合,按宁波老话说,会有什么“新出花样”呢? 一翻开,读着很流畅、很轻松。作者犹如一位说书人,展开了人和湖的叙述,优游不迫,娓娓动听。 外婆,一个旧社会城市贫民出身的“赤脚娘子”,一路走来,成长为新中国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她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人生三大痛都经历了,在特殊年代还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但是,她把苦难演绎成了一个传奇。她被选任两届宁波市政协委员,还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调解先进。她的逆袭,是因为善良、坚韧的人生底色,是处世的智慧、格局使然,更是因为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也是她丈夫的遗嘱:“要听党话,跟党走,依靠党。”她真的是个超级外婆,不仅是岗位上的“铁人”,生活中的“活雷锋”,还是居委会里气场强大、童叟倚重的“赵主任”。她也是当年的“光荣妈妈”,孕育了十个子女,开枝散叶,大家族人丁兴旺,且多有才俊,有成为国家级裁判、教授、教授级工程师的, 有成为党委书记、总经理、厂长的。作者写外婆,也是在写外婆身边的亲戚、邻居、子女,是一个生活在月湖畔的群体。从超级外婆的生平经历能折射出这个家族的发展,也能洞察中国大地百年的风云和沧桑。正如语言学家、宁波大学教授周志锋所说,“外婆一家的百年变迁,超越了人和家庭的层面,具有了历史学、社会学的意义。” 月湖,历史上又称西湖、鉴湖。“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一城名胜半归湖”,月湖这一泓碧水,对宁波城意义重大,月湖承载的是千年的人文历史。而《月湖的超级外婆》一书则由曾经的外婆家——月岛17号辐射开去,将一湖的文化遗存串起来。贺秘监祠、舒亶懒堂、史浩花果园庙、吴潜水则碑、史守之碧沚楼、湖心寺(月湖庵)牡丹灯等内容,看似随意漫谈,其实都做过精心梳理。就像每一章开头的图片和历代名人吟咏月湖的诗,也是用心遴选的。读着这样的文字,那个熟悉的月湖更加生动妩媚起来。 作者担任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这些年浸淫于宁波文化,对月湖文化的焦点、热点以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关注。比如,2021年天一阁·月湖景区打造的吴冠中《双燕》图景观惊艳亮相,书中就讲到了吴冠中和月湖的渊源。同时,也通过讲述外婆这代人对月湖的治理和保护,让我们获得了月湖改造时的一些资料。 人因为湖而更加美好,湖因为人而更加亲切。当我们挖掘历史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当代的价值和启示。历代月湖边望族甚多,家风家训一脉相承,如南宋时有楼氏、史氏、丰氏等,或者向智向善,或者忠孝传家,又或者持正持清。外婆的这个庄家大家庭,是平民家庭,但也有其处世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从老外婆的金句中得以体现。这些金句其实就是宁波的老话,是老百姓代代相传的,“烧香要烧三宝地,好事要做眼面前”“吃不穷,用不穷,算计勿好一世穷”“人抬人,无价之宝”,诸如此类。这也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婆的人生真谛,她把这些金句贯穿到了对子女的教育中。 方言的大量介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有不少佳作使用了方言资源,比如金宇澄的《繁花》、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都受到了本地域之外读者的追捧。在宁波作家中,乐建中、王静等都有方言写作,颇受好评。在《月湖的超级外婆》中,方言的运用妥帖、地道、自然,可谓锦上添花。那民谣、谚语、儿歌张嘴就来的外婆,让宁波地域文化更加立体,也使外婆的形象更加鲜活、丰盈。同时,一些民谣中还再现了曾经的城市印记,比如“七塔寺和尚多,八角楼下小鬼多”等。八角楼,就是钟楼庆云楼,庆云楼下,当时是穷人埋葬夭折小孩的地方。还有涉及宁波民俗、饮食的,如宁波人农历八月十六过中秋,有好多个版本。有说跟方国珍有关的,有说跟元朝末年起义军有关的,但随着四明史氏资料的发掘和评价的多元,更多人提到了史浩。一说史浩每年都要从京城赶回来和母亲一起过中秋,那一年他因故延误,八月十六才赶到家。于是,明州的老百姓也等着他,一起过十六。另一说史浩母亲的生日是八月十六,母亲爱看龙舟,于是就选定十六过节,在月湖看龙舟竞渡。本书就引用了后一种说法。浙大教授、语言学家汪维辉在序中称,这是他第一次得悉这种说法。“我为自己对故乡了解太少而感到惭愧。书中对于唐代诗人贺知章, 宋代楼郁、楼钥祖孙,日本画僧雪舟, 以及吴冠中水墨画《双燕》等与月湖有关的描写, 都让我增长了见闻, 并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 作者是位非常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之前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过不少论文,非虚构纪实文学《月湖的超级外婆》的创作,是一个尝试,也是一个挑战,初次尝试就大获成功。当然书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大部分方言、人文典故在叙事中融合得非常自然,但也有几处稍显生硬。作为纪实文学,还可以加强叙述的技巧等。但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传播宁波文化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