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杨继学 摄) |
杨继学 滁州,安徽东部的三线城市,很多人对它的认知,源于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耳熟能详。 沧海桑田,如今亲临滁州,便会发现,除了“环滁皆山”,更多直观感受是“环滁皆厂”。如果说,“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夯实了滁州千年文脉,那鳞次栉比的工厂则为其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 “赛马”,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制度性安排,主要内容是通报、点评省辖市、县(市、区)、省直单位、省属企业工作情况和全省重点专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自“赛马”开展以来,滁州的经济运行指标,已连续七个季度稳居全省第一。如此七连冠,诀窍在哪里? 借长三角一体化东风,变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滁州地处合肥、南京之间,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贯通境内,11条高速公路穿越,乘高铁到南京仅需18分钟、到上海仅需1.5小时,是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抢抓政策机遇,突出“双圈”互动,与沪苏浙皖城市全面对接合作,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集群发展。 苏州工业园是国内工业园区标杆,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各方努力,滁州拿出约36平方公里土地,生生“复制”了一个苏州工业园——“产城一体”的中新苏滁高新区。 该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讲了个小故事。刚开始,新加坡方面对园区能否“复制”成功持怀疑态度,不同意在园区名称中体现“新加坡”元素。这激发了滁州人的斗志,他们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新加坡方面甚为满意,不仅同意园区名称展现“新加坡”元素,更授权园区设置鱼尾狮雕像。 事实上,中新苏滁高新区只是滁州打造产业新城的一个缩影。如今,滁州已建成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高新区、7个省级开发区。在这些园区内,光伏、半导体、智能家电等八大产业蓬勃发展,为滁州“赛马”连创佳绩提供了硬核力量。 建设开放高地,全力招大引强。巢筑好了,就得引凤,否则,就是徒耗公帑。近年来,滁州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一号工程”,紧盯500强、央企、知名民企以及行业领军企业,招引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好项目、大项目。 嘉兴福莱特玻璃集团是全球最大光伏玻璃生产商之一,2016年,该集团落户滁州凤阳(被誉为“石英之乡”),并投资20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2022年,该公司产值74.54亿元,2023年预计突破百亿元。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光伏玻璃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在滁州,他们有政策优势、成本优势、物流优势、服务优势,这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底气。 龙头来了,“磁吸效应”快速显现。继福莱特之后,从中国南玻集团到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个光伏玻璃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凤阳。如今,凤阳已构建起以石英岩矿开采加工为源头,光伏玻璃、日用玻璃、建材玻璃、硅化工竞相发展的产业布局。滁州市发改委主任徐军表示,积极承接沪苏浙先进制造业项目,引龙头、强链条、兴产业,是现代化新滁州建设的必然选择。 优化营商环境,竭诚为企服务。城市间的竞争,拼的不仅是硬实力,也有软实力。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就是关键软实力。 资本是逐利的,也难免被感情打动。滁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王连侠介绍,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100亿元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滁州颇具戏剧性,“该公司负责人开车经过凤阳,看到路口‘凤阳是个好地方’广告牌,就下车转了一圈,马上喜欢上了这里”。项目从洽谈到正式签约只花了47天,创下了捷威动力对外投资签约最快纪录。当然,企业投资不会这么随性,王连侠这么说,只是强调滁州的自然禀赋。事实上,真正打动捷威动力的,是滁州的“自家人”意识:企业进了滁州地盘,就是自家人,而政府为企业忙前跑后,理所应当。正因此,捷威动力董事长王立普才发自肺腑地说:“滁州优越的区位和营商环境,市、县和开发园区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和顶格推进,给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和底气。” 让落户的企业发展好,让异地企业愿意来,就必须有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滁州市定制惠企“政策线”、打通便企“联络线”、优化暖企“服务线”、健全助企“办理线”、赋能强企“发展线”,建立起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助力域内企业健康发展。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正朝着“安徽省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的目标不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