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为何要大力培养未来科学家?

王建宇院士开讲。
(沈莉萍 摄)
孩子们聆听院士精彩讲座。(沈莉萍 摄)

    记者 沈莉萍

    今年新学期开学以来,宁波教育部门频频祭出大招:举办“院士开讲啦”系列讲座,出台《宁波市“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办法》,成立“未来科学家培养共同体”联盟……这些举措,用意何在?大力培养未来科学家!

    众所周知,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科学家资源,科学“基因”强大。

    “院士之乡”是宁波的一张“金名片”。近代以来,宁波不但涌现出童第周、路甬祥等1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还走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心系家国、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成就了甬籍科学家的时代价值。

    宁波人以此为傲。院士公园、院士雕塑群、院士林、院士路、屠呦呦旧居陈列馆……众多纪念空间与活动场所,让每个宁波人及外来游客深深感受到“院士之乡”浓厚的科学氛围。

    宁波还是制造业大市。

    “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是宁波的另一张“金名片”。宁波涌现了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何赓续科学家精神,让“院士之乡”的科学教育为宁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定基础?

    答案是培养未来科学家!

    做大做强宁波“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品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不仅为城市制造业腾飞打下厚实的人才基础,也为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这是一项“栽树工程”。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优等生”,宁波教育有实力也有责任担此重任。这也是新学期以来,宁波教育部门连续“大动作”的原因所在。

    在“双减”背景下,宁波科学教育做的是“加法”——

    举办“院士开讲啦”系列讲座。邀请施一公、王建宇等院士做讲座,场场爆满。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改变世界的决心、勇探人类未知的精神、求真求实的作风,一次次启迪了青少年的科学梦想。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被激发,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由此种下。今后,宁波还将邀请更多的院士、专家为科学教育作贡献。

    出台《宁波市“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办法》。从强化学校科学教育、建强师资队伍、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以及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发现能力、培养能力5个方面发力,直奔“小目标”——通过3年至5年努力,建成一批科学教育示范区、示范学校、科创中心,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至2025年,全市将建成10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评选200名科学教育名师(含校外)、300门科学教育精品课程。

    成立宁波“未来科学家培养共同体”联盟。该联盟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发起,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镇海中学、效实中学、宁波外国语学校、鄞州中学等学校共同参与,将由高校、中学联手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宁波未来科学家大中衔接培养新模式。

    宁波立足校内、借力校外,使各方资源在科学教育上同频共振、同向而行——配备科学副校长,在2024年前实现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全覆盖;鼓励学校对参与学科竞赛、科创活动的教师,在绩效分配、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中学教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导师结对,建立合作培养科研英才团队,在中学设立导师工作室,从高一学生中挑选具有科学研究潜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周期为1年至2年;升级“科技新苗计划”,为科技新苗搭建成长绿色通道;推进“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开展科学探索、像工程师一样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是战略资源。

    相信在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科技人才将投身科研事业、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将满怀爱国情怀,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