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樱花校区学生在大课间做足球操。(严 龙 摄) |
 |
孩子们在课间荡秋千。 (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供图) |
 |
▶孩子们在课间玩跳绳。(海曙区赫威斯学校供图) |
记 者 沈莉萍 通讯员 励彤 乌雯雯 近期,部分地方中小学生“课间被约束”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课间10分钟不许出教室的规定合理吗?”等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许多网民呼吁:不要“圈养”孩子!因为这既关乎孩子们的健康,也关乎社会的未来。 事实上,“还学生课间10分钟”已引起教育部门重视。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就已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正当的交流、游戏、室外活动等进行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让学生走出教室放松或进行适量活动。 如何让课间活动既有声有色,又确保安全有序?记者近期采访调查发现,宁波许多学校正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尽情运动、嬉戏。 花样繁多的“课间10分钟” 跳格子、玩手影、讲故事、养护花草——在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阳光透过外立面上的洞洞板,在连廊上留下了斑驳光影。学校通过打造“阳光十分钟”丰富课间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沐浴阳光。 今年9月新落成的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通透的连廊、大面积的落地窗、透亮的玻璃屋顶为学校的课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素材”。储能学校丽园校区副校长赵海燕说:“每幢教学楼连廊外都安装了绿、黄两色洞洞板,阳光照射进来会形成斑驳光影,小学部学生在课间会踩着光影跳格子,掰掰小手玩影子游戏,变幻的光影世界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乐园。” 海曙区赫威斯学校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该校每周出台专项运动表,丰富课间活动内容。 学生午餐结束后,学校鼓励大家多走动、多晒太阳,不作具体的教学安排。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到草地里捉蚂蚱、去桂花树下捡桂花、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赫威斯学校规定,课间10分钟、上午大课间50分钟、中午20分钟、下午20分钟,任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活动的权利,尤其是课间10分钟。 在80后、90后的学生生涯里,“课间10分钟”,是打弹珠、挑木棍、踢毽子、跳皮筋的游戏时间。在奉化区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凤鸣未来学校让“时光倒流”,老师让孩子们回家请教爸爸妈妈,自制游戏器具,并在课间与小伙伴分享传统玩具带来的快乐。挑木棍、跳皮筋等传统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为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保护他们的视力并增强其体质,学校向孩子们及其家长征集传统游戏项目,创编有意义的游戏。这些游戏道具很简单,方法也不难,孩子们不仅玩出了乐趣,玩出了名堂,也玩出了孩子们应该有的童真模样。”凤鸣未来学校党总支书记郭昶说。 奉化区江口街道中心小学则在一、二年级的教学楼过道、拐角处等公共区域设计了“童趣板块”空间,游戏角、涂鸦墙、跳房子图、彩色小桌凳、拼图、游戏棒等,引导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有序的课间活动;在三、四年级教学楼公共区域设计了“启智板块”空间,专门开辟“棋趣角”“魔方角”等,提供桌椅、棋谱等设施器具供学生体验游戏;在五、六年级的教学楼公共区域设计了“立德板块”空间,设置“书法体验角”,将体验书法艺术作为学生调节身心的活动方式。 为缓解学生长时间用眼压力,该校还在每层楼的护栏处设置了眺望台,让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眺望远方,放松眼睛。 老师、家长的态度 欢乐的课间时光,孩子们自然欢迎。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103班的胡展诚同学说:“每天的课间10分钟我都很开心,因为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二三、木头人’游戏,可以在学校的操场自由奔跑。”该校604班的吴洛琛也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的老师从不拖课。在课间10分钟,我可以去摸高、荡秋千,这轻松自在的10分钟放松活动,让我更能集中精力上好下一堂40分钟的课。” 家长和老师对“课间10分钟”的态度如何?在采访中,家长和老师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支持课间不“圈养”孩子的做法,大家都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尽可能多活动、放松大脑。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成年人工作久了也需要适当休息一下,何况是天性好动的青少年。”家住海曙区的杨女士不担心孩子一时的学业成绩起伏,更怕女儿出现厌学情绪,张弛有度是她一贯坚持的育儿理念。“课间休息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久坐不动还会引发肥胖、近视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课间10分钟’也是女儿结交朋友的好机会,我十分支持她在课间多活动、多聊天、多走出教室,毕竟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学习知识以外,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也是校园生活中重要的一课。”杨女士说。 令杨女士欣慰的是,女儿所在学校的理念与她的想法一致。“据我了解,学校老师们也一直在努力让孩子们在课间玩好,会变着花样组织课间活动,有几次老师发现我女儿走出教室的意愿不强时,还主动与我沟通,让我多鼓励孩子课间尽量去空旷地方走走、看看,望一望绿色植物。” 在储能学校丽园校区副书记林凌的眼中,体育锻炼对孩子们好处多多,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还能促进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有益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林凌说:“孩子们来学校,从早上待到晚上,除了来学习外,还是来生活的,孩子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可以收获成长体验。大课间活动、课间10分钟活动、中午休息时间……动静结合的休息和玩耍,是为了让孩子更投入地学习,更好地生活。” 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教师褚馨昀说:“作为班主任,我肯定鼓励孩子们课间尽量走出教室,大课间去操场活动。”褚馨昀推崇的是就地取材,利用好身边能利用的空间,比如在教室内布置自然探究区、在走廊布置跳方格、踢毽子等花样运动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或活动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记者了解到,宁波各地教育部门也将积极督促学校严格落实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同时指导学校科学实施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让孩子们放心活动。此外,也要求学校加强与家长的协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社会的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把课间时间还给学生,既尊重教育规律,也体现了教育远见。这样的回归,多多益善。”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让青少年吃得好、长得壮、练得棒,还要充分利用好课间时间,让同学们放松身心、尽情撒欢。”据了解,该区还将把如何科学构建“课间空间”作为一项课题进行持续研究,积极引导各学校进一步关注课间活动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并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及校园闲置空间,拓展开放共享、灵活自主的课间活动空间,进一步丰富学生课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