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互联网技术加持下的农业,是什么样的?一抓、一传,在机械臂的精密操作下,番茄根茎嫁接变得简单而高效;一排排立体种植柜装配上LED灯,五彩斑斓的光照中结出硕大草莓;扫一扫海鲜包装上的二维码,从养殖塘到市场的各个环节标注清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11月8日《浙江日报》)。 数智化是农业产业面向未来的关键,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以宁波为例,近年来,我市积极通过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发展,聚力提升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深度融合,千行百业因“数”而美、焕发澎湃活力。“数实相融”“以数促实”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涌现,成功打造了一批智慧种植、“数智工厂”、“数字农场”等应用场景,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4个、省级未来农场4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涌现了一批生动实践案例。比如,慈溪推出的冷库数字化应用“共享冰爽爽”,通过冷库资源数据共享,破解疏通农产品冷链储存、运输堵点,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燃眉之急”。再如,上月18日刚发布的“宁波种粮一件事”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系统化运作,破解过去长期存在的补贴审核烦琐、社会化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肥药两制”监管难、“非粮化”日常监管难、销售环节信息不畅等堵点难点问题,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数智农业未来可期。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部署,无疑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数字农业、数智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阶段之一,是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数字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提速,还需要扬长避短。比如,加快推进5G、卫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比如,通过共享数据软硬件资源、共享通用性资产,避免平台、软件和数字化设备重复建设;比如,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鼓励农民学电脑、学互联网技术,将掌握的知识和数字化技能应用于生产、建设、经营。同时,还要发挥农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展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群众便捷办事。真正让“数智生活”成为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