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正南 1962年生于宁波,浙江省水彩画协会会员。近20多年来潜心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及创作,已出版十余本少儿图书,其中《幼儿彩图家庭教程》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当代幼儿成才画库》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多幅创作作品曾入选全国高校插图艺术展、浙江省水彩粉画展等。代表作有《千千情结》《惊梦游园》《记忆之城——林徽因与梁思成》等。《加油武汉,平安中国》被浙江省档案馆收藏,《那一年那座城——梁思成和林徽因》被华茂美术馆收藏。 |
|
水彩作品《记忆之城——林徽因与梁思成》 |
|
《穿越北京中轴线》插图之一 |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知道刘正南这个名字。当时,他是《宁波日报》的漫画作者。然而与刘老师本人见面,却是在今年的金秋十月,聊下来恍然才知,他竟是我“发小”的姐夫。 最近,他与孙平老师合作彩绘的《穿越北京中轴线》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主编为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眼下,这本书正在紧锣密鼓地配合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而刘正南40多年艺术创作梦想的“中轴线”,也因此书的插图创作,显得愈加清晰了。 (一) 刘正南儿时在父母的支持下,拜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美术干部、中国美院中国画系毕业的李福星、庄月君夫妇为师,完成了艺术上的最早启蒙。中学时代,他与上海科技出版社编审、著名儿童画画家张中良结缘,成为他的弟子。张中良是著名的《黑猫警长》小说插图和连环画首绘者,也是漫画大师张乐平的入门弟子。 那时,刘正南每个月都会将自己的画作邮寄到上海,交与张中良批改,再由他布置作业。书信来往,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 1982年4月,在当时颇为风行的《少年科技》杂志上,刘正南与张中良合作,发表了他的首张插图作品。1986年12月,刘正南在报纸上发表了独立创作的“阿才”系列漫画,连续刊发了十多期;而他创作的漫画形象引发广泛关注的是“小老鼠”系列漫画。“小老鼠”应当时山西《娃娃报》之约而创作,后来被宁波电视台“七色花”栏目改编成“小老鼠闯世界”,成为一代宁波儿童的记忆;1994年儿童节,刘正南首本画册《小老鼠闯世界》出版。那个时期,刘正南在《人民日报》旗下的《讽刺与幽默》《中国漫画》等报纸杂志上,频频发表漫画作品。 40岁那年,刘正南在谋职的司法部门辞职,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工作者,从事儿童艺术教育和漫画绘本专业创作。用他的话来说,他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 在40余年的艺术探索中,刘正南从单纯线条勾勒的漫画,走上了插图和绘本的创作之路。他的作品,以水彩为技法,讲究明暗对比、光影交互、色彩碰撞,呈现独特的个人风格。 从2008年开始,刘正南成了当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侨报》的特约专栏插图作者。这个专栏名为《千千情结》,为女性情感类栏目。8年的报纸专栏插图创作经历,让刘正南笔下呈现出唯美、忧郁女性的梦境世界,代表作《惊梦游园》,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展暨首届全国高校书籍装帧艺术展”。 2012年,刘正南涉足水彩画。在寻找创作灵感时,他与一位民国知性美女“不期而遇”。这位美女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他不仅成为林徽因的忠实粉丝,还根据她所献身的“古建筑保护”题材,创作出第一幅水彩画作品《古韵诗城——林徽因与梁思成》。 接下来的几年,刘正南狂热地搜集有关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相关资料书籍,并爱屋及乌对古建筑保护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2年,他与爱人陪双方母亲去北京旅游。其间,他找到了北京仅存的一段古城墙,并拍摄了大量的北京古建筑照片。回来后,他仔细研究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水彩画《记忆之城——林徽因与梁思成》因此诞生:画面上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坚定和刚毅的目光,凝视从正阳门五牌楼到景山之间、贯穿南北的北京中轴线。 (三) 9年前,因搜集资料,刘正南在网上认识了北京科普作家韩青宁。因为同样仰慕梁、林二人和他们从事的崇高事业,刘正南和韩青宁成为未曾谋面的知己。2021年9月,刘正南接到韩青宁邀约,为她创作的童书《林徽因和梁思成:探寻中国的古建筑》创作插画。 后来,刘正南请来了宁波教育学院原副教授孙平一起合作。孙平早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版画系,是宁波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刘正南与孙平的合作,可谓相得益彰。这本书在2022年国庆前面世,广受好评。而这次创作《穿越北京中轴线》,是两人再次强强联手。 北京美术界可谓卧虎藏龙,北京出版社为什么会选择两位宁波画家来承担《穿越北京中轴线》的绘本创作? 在《穿越北京中轴线》责任编辑于蕊眼中,最让她感动的是两位绘者的敬业精神。她说,孙平和刘正南老师,虽然没有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但两人对北京中轴线以及它所代表的北京历史文脉,有着深厚感情。 从2015年起,刘正南就酝酿构思有关梁、林两人以及北京中轴线内容的两个绘本提纲。为了这一创作,他足足花了7年的积累,其间广泛涉猎北京古建的文史资料,画了大量的草图,并做了创意构想笔记。 在绘制“走进紫禁城”这幅超长图时,刘正南对清末紫禁城的近万间宫殿和大小房间,都进行了标注,不仅参考模型照片,而且一一核对位置和角度。慢工出细活,光是这张图,刘正南就耗时3个多月,画了3次铅笔稿,1次彩色稿。 而孙平与刘正南合作的《老北京城的商业娱乐中心》插图,堪称此书难度之最:上千个惟妙惟肖的人物,密密麻麻的房屋古建,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通过一个人,一间房的细细描摹,最后呈现的是生动鲜活的老北京风情。全书中,天坛的瑰丽、紫禁城的辉煌、永定门的沧桑、什刹海的人间烟火……在孙平、刘正南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刘正南看来,这本人文历史绘本的最大特点是,以手绘水彩的方式,以全景式构图,用纪实手法,展示人物、建筑和历史的厚重、悠远。插图画面采用季节的变化,推进历史时空的更迭;用雨燕的形象陪伴读者穿越时空,让他们体味北京中轴线的人文奇观。 对于北京中轴线,20世纪5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认为,凸字形的北京,故宫是内城核心,全城就围绕这个中心而部署的。但贯通全城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7.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而对于刘正南而言,因为参与《穿越北京中轴线》的插图创作,2年多时间,不仅梦圆钟情的创作题材,更让他坚定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目标。 在描绘紫禁城一图中,他得知故宫中的文渊阁规制,仿效的就是宁波的天一阁。从小在天一阁、月湖边长大的刘正南,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南观书香天一阁,北望故宫文渊阁,情系北京中轴线,也许我的一生,注定要绘制辉煌的紫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