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其佩(1660-1734),号且园,祖籍辽宁铁岭,早年游宦江浙,清代重要画家,工笔、指画皆入妙品,尤以指画著称,为指画开山祖师。 |
|
高其佩《梅竹双清图》 |
|
高其佩《寒江渡舟图》 (方向前 供图) |
方向前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指头作画,起于唐张璪。璪作画,或用退笔,或以手摸绢素而成”。指画发于唐代,宋元明几近绝迹,清初高其佩始,指画又复兴,涌现不少在画史颇具影响的大家,他们在用毛笔画画的同时,亦常以手指作画,造诣颇高,如李世倬、沈铨、高凤翰、李鱓、罗聘、黄慎、苏六朋、袁江、万上遴、潘天寿、钱松嵒等。高其佩毕生全力投入指画,凡花鸟走兽、鱼、龙、人物、鬼神仙佛无一不精,被后学者奉为指画祖师。高其佩自己也留有“一时指下起烟云”的诗句。 “指”与“笔”均为绘画工具,比较二者,指画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笔墨上以减笔、意法为主,画面较简疏、写意,指头所作的线和墨有朴厚、巧拙之味,而毛笔“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无论笔法、墨法,毛笔皆能游刃有余,笔墨丰富。甬籍绘画大师潘天寿曾讲起他画指画的缘由:“余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可见,以指代笔,其目的是打破毛笔作画之常规,探究与革新中国画。 画贵简淡。高其佩指画“清奇浓淡,无所不有,而其神味尤在指墨之外”,其花鸟画更为明显。清代画家高秉在《指头画说》中谈到高其佩的指画:“画有主客疏密,有明暗虚实,空处即虚也。”高氏指画境界空灵疏淡,如指墨扇面《梅竹双清图》,画之重心在左,右仅描一枝梅花,留下大篇空白,整个画面大疏大密,虚实照应。在构图上,高氏的大幅作品较为缜密,小幅作品则舒放。此扇面最为典型,画风舒展、放纵,作品简淡而朴拙。高氏晚年很少作大画,大多画些扇画、小品之类。据说,高其佩常年十指墨黑,手指因常用力过度而指尖流血,晚年又患有关节炎,作画时疼痛难受,故不太愿意作大画了。 指画的难度在“指法”,以指代笔,表现出毛笔所不具备的笔墨效果与艺术境界,高其佩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指画方法。画画时,指头、指甲、指背甚至手掌等均可用。画大画两指同用,画小画时无名指、小指互用。除手指外,指甲亦很重要,指甲太长有碍于指,指太秃则无助于指。“指背常画大丛苔棘,先以三指连并画苔棘,再用指背拓之,浅深浓淡,浑然天成,自有郁葱之致”。总之,高氏运指,首在灵活,随机应变,能得意外之妙。 读高其佩指画,能感受到浓郁的文人气息。高氏既能绘画,亦善诗词,从画家所用闲章“即兴”“适兴”“一时游戏”“信手拈来”“神来”“忘机”等,即可看到画家的审美趋向。高氏绘画没有宫廷绘画的严谨、细致与艳丽,却有文人士大夫的随性、抒情与淡雅,画家在追求疏逸、简淡、朴拙之时,透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那些“适兴”之作,往往激情满怀,笔墨之间才情横溢。画中之“白”,不仅让画面显得空灵,带给读者许多想象空间,同时传递出画家“以有限暗示无限”的美学思想。 “以书入画”是高其佩绘画的另一个特点。高其佩的指画属地道的传统绘画,讲笔法,重色墨,笔墨间有浓重的书法味。高氏认为:“笔须有法有力,法如起止、转折、顿挫,弗矫揉造作,而活泼灵妙,乃佳……运笔作画,亦当如是,故谓画家必不可不知书法。”也如高秉所言:“公运指如写字,或如隶楷,或如行草,世甚少知者。”高其佩以书画运笔之法,转化为用指之法,克服了指画线条死板平涂之弊,与众不同的笔墨,深得众人赏识,对后来的中国画,尤其是清中期扬州八怪诸家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梅竹双清图》中,作者以隶楷笔意写梅干,以篆草之意写竹叶,水墨交融,线质迟拙,墨色古朴,甚是耐看。扇面所题书法虽寥寥几字,但线条凝练中见厚重、内敛,遒劲中显灵劲,字态沉静自然。 因手指蓄墨少,线条断续,指画有“意到指不到”之特效,但有时因指法不足,画家也以笔为辅对画面局部进行渲染润色。《寒江渡舟图》写于1983年,寒雪之冬,山寂人稀,一老翁渡舟寒山。画中山石、杂树用指勾线、染皴,天空、湖水用毛笔以淡墨渲染,营造了寒冬雪山之朦胧景象。高氏绘画用墨重渲染,墨晕色敷,“公染多得力于吴仲圭,无论鲜艳深厚,俱有旧气”。所谓“旧气”,是指作品洗去火气,有沉稳深静之气息。对指画墨法,高氏认为:“用墨设色宜轻淡,忌重忌浓,轻淡则清而秀,浓重则浊而俗。”总体来说,高其佩善用淡墨,但有时也用重色重墨,或与淡墨调和。如《梅竹双清图》中竹叶之墨法,浓墨与淡墨交相穿插,浓者厚重而不失灵动,淡者轻灵而无浮漂,以淡为基调的画面,浓墨显眼且有分量,竹叶精气神充足,梅竹相映,一股清气充满画面。 潘天寿的指画深受高其佩影响,潘老常在自己指画作品上题“拟高铁岭”“予作指画,每拟高其佩而不同,拟而不同,斯谓之拟耳”等句。高其佩作为指画祖师,拓展了中国绘画的创新途径,对后世贡献极大。而从指画艺术成就来说,后来者潘天寿的指画另辟蹊径,一味霸悍,匠心独运,无疑是中国绘画史上指画的天花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