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川 常见贪官落马的消息。一些贪腐案件,涉案金额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屡屡突破常人认知,让普通人难以想象,深感震惊和不解。 按理说,现在的领导干部普遍学历高、素质好,受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理当对贪腐之害有清醒的认识,自觉远离腐败。更何况中央三令五申,反腐利剑高悬,重拳出击,力度空前。但现实是,依然挡不住一个又一个贪腐者前仆后继、以身试法。他们中的许多人,本该有更好的作为、有更好的前程和归宿,却最终在仕途上沉戟折沙甚至身陷囹圄,上演一出出人生悲剧,实在令人唏嘘。 一个人走上贪腐之路,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良环境的影响、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常态化监督机制的缺失……都会成为贪腐行为的诱因和催化剂。但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贪与廉,既取决于外在的教育、监管和惩处,更取决于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和动机。思想观念,包括心理认知上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一个人行为上的偏差。一些人之所以腐化堕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被突破,内心失守和溃败。 贪腐官员的心路历程,大致存在以下几种: 失衡心理。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批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挥金如土、一掷千金,过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富足生活。一些官员在心生羡慕之余,深感失落和不平,认为自己能力强、贡献大,得到的却十分有限,为此耿耿于怀甚而愤愤不平。在失衡心理指使下,有的人开始突破底线,利用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易的筹码,换取物质利益和不义之财。一个人一旦心理失衡,让物质欲望占了上风,盲目攀比,就会变得贪婪无度、失去理智,就会利欲熏心、利令智昏,从而在贪腐之路上越走越远。 侥幸心理。贪官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一日养成的。大多数腐败官员在迈出贪腐第一步的时候,也有过犹豫、纠结和害怕,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当初次的尝试得逞后,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最终变得肆无忌惮,一发而不可收。有的认为贪腐之人那么多,被抓的总是少数,自己总不至于成为那个被砖头砸中的倒霉之人。还有的自以为手段高明,贪腐之事做得很隐秘,无人知晓。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犹如赌徒,常常迷恋于收益与风险的游戏而不能自拔,成为他们一次一次铤而走险而又欲罢不能的魔鬼动力。 狂妄心理。有人说,权力是一味春药,能激发欲望,让人膨胀以至忘乎所以。它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有的贪腐官员堪称“能吏”,能力出众,有魄力,工作上大刀阔斧,敢作敢为,利用手中的权力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在干部群众中赢得了较高的威信。但与此同时,他们刚愎自用,骄横之气滋长,习惯于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听不进逆耳之言,不知敬畏,得意忘形。在他们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不能办或办不成的事,没有什么能约束其行为,天马行空、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贪腐之路上一路狂奔,最终难逃自我毁灭的命运。 权力是把双刃剑。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手中握有权力,身边就会有许多人巴结你、讨好你、捧杀你,使你成为“被围猎”的对象。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所受到的诱惑和面临的风险也越大。更何况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谁也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领导干部更是如此。一旦人情关系与利益交织,很多人很难保持清醒理智。因此,在此情况下,要做到独善其身,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大境界、大智慧。其中的不易,若非当事人恐怕很难有切身体会。 面对权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诱惑和风险,关照好自己的内心,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从思想深处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领导干部,当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知足常乐、慎独慎微。只有始终保持强大的定力,筑牢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才能抵挡住诱惑、经受住考验,最终获得人生的太平和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