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刚 刚开放两个多月的中国考古博物馆立了新规矩——定期更换常设展展品,提高观众观展体验。首批换展文物最近就位,10件展品中不乏“重器”。记者走访近10家博物馆发现,多数博物馆常设展更新频率不高,有的常设展近年来没更新过,有的部分展示品积了灰(11月22日《北京晚报》)。 常设展展品保持相对稳定,是目前国内博物馆的通常做法。像中国考古博物馆,在开馆短时间内就开展常设展展品的轮换更新,在业内比较少见。这一新风,令人眼前一亮。 常设展展品一般是博物馆的门面,也是博物馆实力的体现。然而,不少博物馆的常设展展品长时间不更新,多年保持老样子。这种做法有其好的一面,比如展品相对固定,节省人力物力。但对于观众而言,常设展展品总是一副老面孔,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很难让人当“回头客”。 博物馆不主动更新常设展展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展览场地的限制、文物数量不够、人手资金不足等。但更多的时候,是基于一种求稳心态和思维惰性。尤其是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定期上新不但需要人力物力,还需要资金投入,一些博物馆自然也就失去了主动轮换更新展品的热情。 一面是常设展展品长期不更新,甚至于展品积灰,可另一面是大量的宝贝被束之高阁,在仓库内难见天日。馆藏文物的利用率不高,可以说是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打卡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成为旅游的必备项目。博物馆热带来的,是大众对于展品要求越来越高。 早在2015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鼓励各博物馆通过基本陈列改造提升与展品更换,适当增加临时展览数量、频次和时长,增加藏品展示数量等,扩大藏品展示范围。鼓励藏品数量众多、展示空间条件充分的博物馆,创新展示手段,合理提升展览频次,使更多的藏品有机会展示给广大观众。 博物馆定期更换常设展展品,不仅可以提高馆藏文物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馆藏文物的保护,还能满足观众对于展览的更高需求。所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博物馆,加入定期上新的队伍,把自己馆里的那些宝贝拿出来晒一晒,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接受我们传统文化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