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理论周刊·旅游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行动路径

    仇志阳 陆哲文 苏勇军 

    当前,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其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乡村旅游不仅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更是推进加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宁波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立足“文创+科创+农创”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未来乡村和精品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赋能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十三五”时期,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突破62亿元,同比增幅34.3%;带动农村就业人员8万人,占全市农村一产从业人员的21%。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应看到仍存在不少短板与问题。

    乡村旅游产业化质量不高。一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乡村旅游产品偏多,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休闲类、享受类、体验类、文化类旅游项目还待深入挖掘;二是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低,主题模式单一,同质竞争严重,缺少对游客的强劲吸引力。

    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由于本土文化挖掘不够、研究不透,文旅融合度差,有些乡村旅游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文,缺乏文化吸引力,无法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悠悠乡风、浓浓乡情。

    乡村旅游配套资源供给不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态农业特色不显,乡村旅游设施落后,交通、卫生条件有待提高;旅游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能力提升。

    乡村旅游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

    盘活乡村低效用地、闲置资产。通过盘活低效用地、闲置资产,唤醒乡村“沉没宝藏”,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通过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调整部分建设用地规划性质,全面做活村级闲置农房、低效建设用地、小散农田“三地”提质文章;依托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大力推行农房流转、联营等增值途径,集中流转闲置农房,流转给村集体后再交付给第三方公司统一经营,构建“特色民宿+共享办公”新模式,增加农户年均租金。

    引入混合所有制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通过引入市场资本,实施“国有资本+村集体+公司+农户”等合作形式,深化村—村、村—企、村—民利益联结,逐步形成谋合作、促发展、求共赢的新格局;推进“宅基地、农地、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构建“国企+民营+村集体经济+财政资金”模式,以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带动社会资本,形成具有专业开发经验的经营主体与村级、街道级集体经济共同参与开发运营的模式。

    打造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业态。突出乡村资源禀赋,实施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培育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深挖乡村特色文旅资源,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完整产品体系,加快“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旅游+研学”等在乡村地区深度融合,开发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旅游项目,厚植乡土人文情怀,延伸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拓展乡村旅游消费空间,激活乡村文旅消费业态,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完善“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拓宽旅游+品质农业、文化创意、乡村研学、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生态影视、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新元素、新产品,形成“文化+ 旅游”的泛旅游产业链,不断更新业态,吸引新兴消费群体;合理布置乡村景观节点、景观小品,融入风土人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文化元素,延长乡村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精耕细作“微度假”农旅产品,形成若干“网红”打卡点,打造农业休闲融合区,成为未来产业、未来邻里、未来风貌、未来低碳等多个场景的集成展示窗口。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按照“以山为骨、以溪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理念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道路系统、停车场、住宿、餐饮、游客中心、标识系统、基础设施、公共厕所等,提升游客体验;通过“美丽庭院”建设开展风貌改造等专项行动,推进“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打造“水净、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旅游系、宁波市文旅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