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华 日前,省委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强调,要认真落实“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重要要求,进一步树立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鲜明导向,大力营造懂基层工作、知基层冷暖、向基层学习、为基层服务的浓厚氛围,激励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更好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 如果说,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地基,那么基层干部就是地基中的钢筋,支撑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厦。无论是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还是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和默默付出。 基层干部直面群众,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责任重、压力大。客观上来讲,由于处于治理体系的“底座”,一方面,基层干部晋升空间小,很容易碰到发展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基层干部还面临着待遇较低、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现实窘境,导致一些干部工作干劲不足、热情不高等问题。让基层干部和基层人才留下来、稳得住,干事创业有劲头、扎根基层有奔头,才能确保各项基层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基层干部的奔头,来自群众认可。人们常说,基层干部苦,干工作全靠一张嘴、两条腿;基层干部累,上班时间是“5+2”“白+黑”。但是,基层工作另有一番乐趣,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最能体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最能感受老百姓的苦辣酸甜。只有把老百姓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把老百姓的奔头当成自己的奔头,才是真正的与群众目标同向,也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培养选拔一大批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掌握群众工作规律、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干部想着群众的奔头、成就群众的奔头多了,群众就会有奔头,这样,干部自然也会有奔头。 基层干部的奔头,来自组织肯定。“人往高处走”,是每个人的必然选择,但在金字塔型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基层职位资源的配置显得极为紧张和稀缺,容易形成“老同志堆积、中年人淤积、年轻人着急”的局面。基层干部群体很容易成为“天花板干部”,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变成人才的“低洼地”。再加上,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待遇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不但制约了优秀干部、急需人才向基层流动,也限制了基层事业发展。针对此,应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基层的干部选任机制,健全完善适合基层特点的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拓展基层干部发展空间,保障其合理合法权益。 基层干部的奔头,来自情感认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承担了几乎所有直接面对群众的纷繁复杂的工作,也正因为直接面对群众,往往吃力不讨好,经常受“夹板气”、成“出气筒”,有时甚至被指责“能力低”“素质差”“野蛮粗暴”“贪污腐化”“媚上欺下”等,受到种种“污名化”评价。在与基层干部交流中,很多干部聊到,对他们来说,“高兴”可能比“高薪”更重要。很多基层干部来自基层,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相对于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可能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认同。特别是对一些“污名化”“乱问责”现象,组织应为他们多一些担当,多一些澄清保护,确保他们的苦闷有发泄之处、委屈有诉说之所。 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基层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让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光喊口号不行、光凭激情也难见长效,关键是要有制度保障和支撑。只有释放出足够的政策红利,切实缓解基层干部“成长瓶颈”“考核焦虑”“问责恐慌”和“负重包袱”,才能为基层干部安心干事、放心打拼创造更优环境和更好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