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建筑与工程的奇迹层出不穷,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工程在历经岁月沧桑后,仍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先人卓越的智慧和技艺。这些杰作,令我们惊叹不已,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这些古代建筑和工程是如何经历千年的风雨而依旧坚固耐用的呢?是因为古人的工艺水平高超,还是因为他们使用了更好的建筑材料?又或者是因为古人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 仅仅通过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古人在工程和建筑领域的惊人成就,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现代技术莫测的奥秘,也没有多少超于今人的智慧。但有一点,却是我们难以比拟的,那就是古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足够的耐心,而没有我们今天那种只争朝夕的干劲和时不我待的焦虑。比如,我们在很多古镇古村古宅等古建筑的介绍材料中,都能看到,那些房子大都动辄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是几代人久久为功的结果。耐心与等待,这既可能是生产力低下时代人们的无奈,却也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正如柏拉图所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大道至简。今年夏天,我和兄弟姐妹们出钱出力,对老家的百年老宅进行维修。可是,工程进行到一半就停下来了。我好奇地问负责维修的大哥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全搞好,他说,要让泥墙干透、让地面自然沉降夯实,明年才能粉刷墙壁、浇水泥地,不然墙会开裂,水泥地也会高低不平,修了也是白修。 显然,大哥得到了我父亲的“真传”。父亲是一个四乡闻名的老木匠,一辈子盖房子、修廊桥、做棺材无数,却几无柱椽扭曲、板壁开裂、房屋变形等情形出现。这不仅是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他坚守了一个简单的原则,木材没有干透决不动手。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树木在砍伐后,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干燥。对于一些制作家具等特定用途的木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干燥,以保证木材质量的稳定性。而新浇筑的水泥,则需要28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干透。 因而,是否具有等待的耐心,就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大因素。 而在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快节奏的事物所影响,被焦虑和压力所包围,常常在需要耐心的时候急不可耐,追求的是几天一个楼层、数月建成一条道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近年来,一些“豆腐渣”工程屡屡发生坍塌事故,造成财损人亡。这当中,倒不一定都是腐败在作怪。有些工程(比如农民的自建自住房屋),是在赶工期的要求下,为了速度和形象,忽视地基的自然沉降和水泥木材的自然干透过程,结果导致新修的道路刚通车没几天就坑坑洼洼,不得不大修;或者没有等到浇筑的水泥自然干结或木材自然干燥,就继续施工,结果桥倒房塌,悲剧频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平地如果只是人工推出来平开来,没有经过自然的沉降和时间的锤炼,即便打了桩,也迟早会危害到万丈高楼的安全。 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现在的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似乎等不到孩子自然成长,就急于向他们灌输各种知识、进行这样那样的技能培训,却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兴趣、天赋和个性,孩子们在过度压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像在泥墙还没有干透、地面还没有自然沉降夯实的情况下,就急于粉刷墙壁、浇水泥地一样,看似做完了工程,有时候甚至形象还不错,实际上埋下了隐患。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其中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与家长们急于求成、忽视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百年树人”这样的工程,真的不应该有拔苗助长的短视。 如果说,古人在建筑和工程上确实拥有今人所不可比的智慧,这智慧其实就是耐心二字。在自然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前,耐心都是成事的关键。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是失去了灵魂。” 因此,无论是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还是工程建设中,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些成就与奇迹,少一些后悔和悲剧。“大干”可以有,“快上”则要慎重,最好“让子弹飞一会儿”。孔子说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在当今时代,具备耐心和等待的心态,便不难创造出真正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