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仙绒(左一)与留学生们一起上课。 (尤才彬 摄) |
|
▶越洋连线现场 (苟雯 冯瑄 摄) |
记者 冯瑄 苟雯 张芯蕊 今天,来自哈佛大学等美国名校的21名中国留学生,即将告别他们驻村蹲点的宁海葛家村。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他们带着一连串问题,访农户、做调查、同研讨、拍视频,还三次连线美国的老师、同学,向大洋彼岸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村庄。 “这些天,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体验和融入,更是在努力寻找乡村振兴的中国答案。”活动负责人、哈佛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华嘉禾说。 哈佛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Richard Peiser发来了点赞视频:“你们蹲点葛家村,把中国乡村的‘不一样’传播到全球,也架起了中美民间交流的桥梁。” 我也想来中国做“数字游民” “太意外了,我还以为中国的村庄到处是土房子”“我非常好奇,中国的村庄怎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 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看到中国同学蹲点乡村的照片和视频后,哈佛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生Tyler发起了视频连线,还顺便讨要了一份伴手礼——视频中那诱人的桂花糕和青团。 带着Tyler的“意外”和“好奇”,留学生丁含聪和同学们熟门熟路地来到了“桂语轩”。 这是村里的一家网红民宿,主人葛文国大学毕业后做外贸生意,是葛家村的一名乡贤。民宿临溪而建,院墙是用溪坑石垒成的,另一侧是苍翠的竹林。 “我在做一个新项目,方案设计两个月前就开始了。”葛文国向同学们聊起了新计划,他想在民宿的基础上,建一个文旅综合体,设置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承接城市外溢需求。 “我想在这里做个‘数字游民’。”丁含聪听得一脸向往。 “那我们就建一个‘数字游民社区’怎么样?”葛文国颇受启发,“年轻人喜欢的,才是乡村文旅发展的未来。” 乡村要振兴,产业和人才是关键。在葛家村,随处可见彩色吊桥、河边步道、精致的民宿等,村里每年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眼下,投资上亿元的江南明清博物馆项目已启动。 在视频连线的那一头,Tyler已经听得入了神。他恍然大悟,年轻人回乡创业,让古老的村庄有了新的活力,又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我也想来中国做‘数字游民’”。 “教授路”铺石板还是沥青 葛家村有一条网红路,当地人叫它“教授路”,名字源自“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丛志强团队艺术振兴葛家村”。 “教授路”不长,才200多米,沿路散落着6处老房子。“之前都荒废着,现在正一一‘复活’,村民的‘老记忆’变成了游客的‘新空间’。”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万永说。 在葛家村,诸如“新”和“旧”、“建”和“拆”、“生态”和“发展”之类的对立概念,在同一个空间和谐共生。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在第二次视频连线中,驻村的同学们为哈佛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生Lily解答疑问。 其实,早在2003年,浙江就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治理农村环境入手,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 这张蓝图一画就是20年,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 “当初我们在选择驻村点的时候,丛志强教授说,‘到我们村来!’”“外地人”丛志强教授的融入感和认同感让华嘉禾十分惊讶,“我们也是‘外地人’,也可以共建乡村。” 这群“共建者”在葛家村亲身参与了一次村庄议事。它事关“教授路”的改造问题。 “我觉得柏油路好,一天就可以完成,还省钱”“还是石板路有‘味道’,和两侧的老房子更般配”“石板路不平,对于年纪大的人不友好”…… 听着村民们“七嘴八舌”,同学们也开始“各抒己见”:“这条路改造用什么材料,取决于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最好能就地取材,诸如竹子、溪坑石等”“可考虑石板路与沥青路间隔铺设,再搭配鹅卵石,就跟好莱坞星光大道一样”…… 最终,结合预算和功能,关于“教授路”的改造,村民们和同学们达成了共识:在入口处铺设沥青,然后过渡到石板路,上面可以用鹅卵石铺成某种图案,向游客讲述葛家村的故事。 “通过一起商议的方式来解决村里的大小事,nice(真好)!”Lily在连线中说。 “仙绒姐”的笑容很治愈 “你们看,这是‘仙绒姐’的家,她把半个家变成了艺术馆!”在第三次连线中,面对哈佛大学校友Kyle MertensMeyer,华嘉禾抑制不住激动和自豪。 墙上挂着的书法作品和布艺画,出自女儿和孙子之手;院子里一节节用竹筒扎起的小篱笆上种满了各色小花,旁边还摆满了木雕,这是丈夫的作品;楼上房间里,有各式各样的毛线画,它们是“仙绒姐”的原创作品。 73岁的叶仙绒自己也没想到,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竟然当上了“仙绒艺术馆”馆长,“有成就感、存在感,真的很开心”。 “‘仙绒姐’的笑容很治愈”“没想到,中国农民这么幸福”……通过华嘉禾拍摄的视频,“仙绒姐”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火了。 幸福满溢的又何止“仙绒姐”。 “小仙姐”袁小仙,十七八岁时学做裁缝,现已成为葛家村传统布艺达人,作品还入选了宁海的伴手礼名录。因为手艺好,“小仙姐”还登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台,并三次前往黔西南晴隆县定汪村进行交流。 “So interesting(太有趣了)!”Kyle MertensMeyer连连称赞,“真正的快乐,来自精神世界的富足。关于文化传承,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希望能再回到葛家村,从改造一幢老房子做起,让‘数字游民社区’等设想走出图纸、走进乡野。”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同学们的“梦想”感染了身边越来越多的师生朋友。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 Kelly Cameron在平台上留言“十分感动”。他还给同学们发来邀请——明年2月,在麻省理工学院,期待和中国乡村来一场“不一样”的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