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国内/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到能贫乃是清

    兰 草

    清代学者戴远山曾送给做官的友人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中国人内心深处一直凝聚着“清官情结”,对历朝历代的清官廉吏十分爱戴、景仰。怎样才能成为清官?在戴远山看来,能贫,是官员的一种至高境界和考量标准。

    古代很多贤臣因终生能贫,清名远扬。战国贤士黔娄“修身清节”,人称“贫士”;唐代官吏房彦谦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耳濡目染,其子房玄龄素俭廉明、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北宋包拯认为“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一生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之名;清代于成龙官至兵部尚书,因躬行“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生活清苦,常常“终年不知肉味”,去世后遗物仅一套破官服。

    艰苦奋斗历来是我党政治本色,许多共产党人把能贫当作一种从政的品格和境界。方志敏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其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一大批英雄模范,把能贫当成抵制腐朽思想、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清贫一生、奋斗一生。在宁波,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颜志定安于清贫,为党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逝世时遗物只有一把旧藤椅、一摞工作笔记、一橱证书奖状。可见,官贫与官清两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有人或许会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还要提倡能贫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今天再提“当官能贫”并不是要回到物质匮乏的年代,而是在贪腐成为社会公害的情况下,要求官员固守清贫观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崇尚和践行艰苦奋斗精神。

    能贫是清廉的思想基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选择从政之路,就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廉为美、以清为荣,奉公守法、杜绝贪欲,俭朴无私、两袖清风。

    作为官员,组织上已经给予相应的物质待遇,就应量入为出,过跟自己经济收入相匹配的日子。然而,一些干部眼看别人大富大贵,觉得自己寒酸,于是追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导致精神“钙质”流失,思想防线崩溃,在奢靡的生活享乐中腐朽堕落,将手中权力当成“致富”资本,在权钱交易中醉生梦死,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

    能贫是清明的重要条件。一个能贫的干部,正心为本、志存高远,政治敏锐、信念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对政治风险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跟群众打成一片,吃嘛嘛香,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对民间疾苦、群众愿望了然于胸,想问题、做决策,站在大多数人立场上,心无旁骛地为民谋利,因此能够发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动能。

    一些官员利欲熏心,热心傍“大款”、近“大腕”,对不法商人敬送礼金、恭请赴宴、曲意逢迎等“礼遇”一律笑纳,被邪气熏得昏昏然、飘飘然,抗不了干扰、挡不住诱惑,按照“送钱便有理”的歪理,谁“孝敬”的数额大、甜头多,天平就向谁倾斜,在中饱私囊、权钱交易后以私情废公义,把党纪法规、群众利益统统抛在脑后,必然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能贫是清正的动力源泉。清正既是品质要求,也是能力要求。一个官员去庸俗、远低俗,对物质利益不存非分之想,修身慎行、怀德自重,品行端正、办事公正,光明磊落、正直坦荡,做到信仰坚贞、信念坚定、信心坚决,面对诱惑,就能始终守住正道本心,秉公用权,执法如山。

    中国式现代化充满风险挑战,能贫的干部富于牺牲精神,更能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勇毅前行,用突出的业绩获得人民的尊重、党的信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