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治滥办酒席之风
也应依法而为

    史洪举 

    近日,一则“贵州毕节一户人家办酒席被往食物中撒盐”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批评这是浪费粮食。1月31日,当地通报称,1月30日,有村民为其孩子举办“剃头酒”。闻讯后,小海镇副镇长赵某带领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劝阻,其间沟通不畅,发生往食物中撒盐等不当行为。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要求作出深刻检讨。相关人员已于1月31日向村民致歉,并获得谅解(2月1日《潇湘晨报》)。

    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滥办酒席的歪风难以遏制,既加剧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又增加群众负担,亟须纠正。但应明白,在治理滥办酒席之风时,代表公权力的基层干部应注意施策方法,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免违反法治精神,突破法治底线,陷入被动。

    红白喜事办酒席是民间风俗,虽然有的偏离了传统轨道,呈泛滥之势,但终归是公民个人行为。滥办酒席固然应受道德谴责和舆论声讨,却未必违法。破除陈规陋俗,推进移风易俗,需要的是耐心引导和讲求方式方法。如果公权力强行介入,粗暴干预,未必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激化干群矛盾,加剧对立冲突。像往食物中撒盐,见效确实很快,酒席马上难以为继。一般来说,操办酒席者往往已经收取了礼金,随礼者也在等待开席。这种让操办者难堪和“下不来台面”的做法,极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矛盾。况且,这种往食物中撒盐的行为,导致食物无法继续食用,也是对个人合法财产的侵犯,实不可取。

    遏制滥办酒席风气是应该的,但不能粗暴野蛮,而应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依法而为。有关部门更不能总是将板子打到并无执法权的基层干部身上,让其倍感压力,以致频出歪招。不妨先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做起,以党纪政纪的方式要求公职人员和基层干部规范操办酒席并严惩违规者名正言顺,且理所当然。

    熟人社会的人情往来是相互的,如果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能够做到不违规操办酒席,少参与“无事酒席”,就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亲朋好友共同遵守。譬如,公职人员的小孩升学时未办升学宴,其亲朋好友有类似酒席时,也不好意思接受其随礼,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不办升学宴的风气。推而广之,就能够以党政干部自身良好的作风带领形成朴实文明的民风。

    对其他社会成员,则可以村规民约、家族约定等方式限制滥办酒席。一般来说,只要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合法,内容不违反法律,不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都应该且能够得到遵守。在重视“脸面”的农村,遏制滥办酒席的村规民约若能得以有效执行,违规者不仅得不到好处,相反会颜面尽失,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压力,让人情往来少些攀比风和金钱味,有效推动移风易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