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卫 我国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健康家庭指导指南(试行)》,每个村和社区将配备1名至2名家庭健康指导员。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被社会广泛认同。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一种现象——“一人生病,全家焦虑”,其过程会伴有“小病扛、中病忙、大病乱”。“忙乱”,往往是患者(家庭成员)拿不定主意,不清楚该去哪家医院、哪个科,以至于屡有“医生五分钟、患者一上午”的时间耗费。 为社区配备家庭健康指导员,充分利用其医疗专业知识,在“家门口”及时指引患者,如同为患者配备精准的导航,有利于小病及时化解,中病大病与专业医疗机构精确对接。笔者曾参加宁波高雄“双港论坛”,了解到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高雄,社工中医务工作者占比很高。 新年伊始,改善民生的政策频出。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提出嵌入式社区服务、提升“一老一小”保障水平,再到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提出“健康家庭建设”,好消息不断。在我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议案提案。在一些街道、社区,近期也有多例“嵌入式社区服务”惠及健康家庭建设的新动作。作为老年人,笔者为此由衷叫好,并期望健康家庭建设更好地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