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海区卓越工程师(数字工匠)“数智”能力提升活动。 |
|
特级技师陈辉(右二)为新进职工讲解专业知识。 |
几天前,省人社厅公布了浙江省第二批特级技师名单,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三名高技能人才榜上有名,成为进入本次名单的宁波市级企业中仅有的特级技师。 近年来,镇海区紧扣区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需求,强平台、优生态、聚人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021年,该区的“新时代制造业工匠培育”项目入选首批市级共同富裕揭榜挂帅项目、最佳实践案例培育项目,去年又入选首批营商环境“微改革”省级项目库和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首批最佳实践案例。 打造“源头引才”模式 去年,镇海区与西南石油大学等全国12所石化类、机械类专业院校,开展“雄镇强匠”培育奖学金新一轮签约,奖学金发放总额120万元,用于在校学生培育、奖励。同时,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12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优秀学生到镇海实习。 根据去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新形势,镇海区快速启动招聘进高校行动,在精准排摸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精选优质岗位1800余个,赴3省5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新引进大学生近1.5万人。 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绿色石化支柱产业集群,一边是始终喊“渴”的人才需求缺口,如何破解?去年,镇海给出解法:启动筹建绿色石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华夏英才、钢杰人力等知名人力资源机构32家,为全区75家石化企业精准提供人才招引服务。园区企业宁波市中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仅用时5天,就为浙江科甬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找到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30名。 打造“多方育才”模式 为培养产业急需的本土技能人才,镇海区投资5.5亿元建设区技工学校,开设化工工艺、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6个专业。与镇海炼化等29家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能大师为兼职导师,组织学生赴企业见习实训。推动区技工学校与宁波技师学院一体化合作办学,两校首个合作共建的预备技师班已经开学。建成区公共实训中心和纺织学院、工程学院、技工学校、石化建安4个特色实训分中心,可提供制造业紧缺工种实训场地20余个。 去年以来,镇海区共挂牌培训基地15家、培训工坊30家,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紧缺工种。成立范丽锋“一人一技”技能奖学金,进一步提升技术蓝领素养。 该区多次承办市级“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以“政府补助+企业资助+院校参与”方式,每年举办各级赛事20余场次,累计吸引2万余人次参赛。在连续两届宁波市技能大赛中,镇海区金牌数均位居各区(县、市)第二。 与此同时,镇海区鼓励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快培养青年技术骨干。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全区3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全部建立带头人“传帮带”机制,近两年培育后备人才超2000人。 打造“激励留才”模式 镇海区积极打造“激励留才”模式,去年以来累计兑现各级各类技能奖补资金1300多万元。 优化扶持政策,加强人才就业保障。去年,该区修订出台《镇海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覆盖高技能人才引、育、赛、补“全生命周期”。在全省创新推出紧缺工种高级技师每人每年可享受1.2万元岗位补贴的政策。每年高技能人才可凭当年业绩同等申报2—6万元的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据了解,该区已有44人次通过业绩审定,获特殊津贴150万元。 优化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激情。该区推动规上企业、已建工会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规上企业覆盖率超50%;引导企业建立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机制,建立职级补贴、技能津贴等薪酬制度,规上企业覆盖率超90%;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激励、岗位分红等技术要素激励,推动技术工人从“打工者”变成“合伙人”。镇海石化建安公司推出虚拟股权激励,首批776名员工分享1500万股的分红,年收入平均增加近万元。 优化生活配套,推动人才安居乐业。构建了“租房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安居专用房—青年驿站”等多层次的工匠安居保障体系。 去年,镇海区新增500余套人才公寓,在全市首个实现技能人才租房补贴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全覆盖。根据不同技能等级,符合条件的每人每年可申领3000元至10000元的租房补贴。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名企研学、子女就学、专家保险等政策倾斜,已有100名高技能人才纳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落实21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子女就读区内优质学校,提升高技能人才幸福感。 (陈敏 宋逸雯/文 镇海区人社局/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