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的虚与实

    陈鲁民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过年了,年来了,过年看似热热闹闹,其实也是虚虚实实。太虚了没底气,失之于空;太实则少情趣,失之于俗。因而过年也要有虚有实,虚实结合。

    说拜年话是虚,什么“万事如意”“升官发财”“岁月静好”“诸事顺遂”“身心两健”“阖家欢乐”,等等,说得轻轻松松、喜喜庆庆,实则说者虚说,听者也未必当真。但这个虚,是虚中有实,虚得皆大欢喜,至于能不能把这些拜年话落到实处,那就要看个人的努力还有运气了。

    发压岁钱是实,不论红包厚薄,里边装的都是真金白银,这可做不得假。就因为太实,让那些囊中羞涩者很是尴尬,多了给不起,少了拿不出手。而那些财大气粗者,正好可趁机显摆、露脸,出手阔绰。

    糊弄灶王爷是虚。“二十三,糖瓜粘”,说是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可就是买包灶糖,也全孝敬自己了,一丁点也没分给灶王爷。就这还指望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门儿都没有,你该穷还是穷,该紧巴还紧巴。

    煮饺子、蒸馒头、杀猪宰羊是实,盘点一年收入、回顾一年成绩也是实。白居易每到春节时,便把一年来的诗稿抄写一遍,焚香祷告后烧掉,边烧边说:“在那边的诗人们,你们一定要看清楚了,哪些不满意的,托梦告诉我。”我们每人也不妨在年底岁末做个盘点,看看自己这一年究竟干了些什么,有哪些得意、哪些不满意,也好心里明白,来年有个校正。

    放爆竹是虚。有一年除夕,乾隆皇帝在《咏爆竹》中写道:“元旦延千喜,春雷响万家。”既表达了愉悦心情,也顺便记录了放炮过年的民俗。放炮无非听声,一声响过,便是一地纸屑,“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因而谁来放炮都一样,只要能听到就行。况且,放爆竹是小娃娃的事,成年人才不干这样的傻事,放炮过年,不放炮也过年。

    串亲戚是实。看姥姥,见舅舅,篮子里的糕点、罐头、鸡蛋、猪肉、营养品,样样都是实的,越多越好,越贵越见心意,这可不是说几句拜年话就能打发的。北宋嘉祐七年除夕,东坡在陕西凤翔府任判官,不能回家过年,思亲情切,就一连写下《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其中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只要平时好好干活,把钱挣足,过年就有了底气,年夜饭敢上山珍海味,压岁钱会让人惊喜,年货就能大包小包。反之,平素吊儿郎当,好吃懒做,挣一个花俩,这年就会越过越虚,压岁钱给不起,亲戚不敢串,吃着残羹剩饭守岁,说不定还会有人上门讨债。

    即便是封疆大吏,如果钱包虚了,这年也过不实。晚清大臣张之洞,清廉自律,没有外快,手头一向很紧,常寅吃卯粮,每逢过年更是他最头痛的时候。因过年花销比往常要大得多,他捉襟见肘,收不抵支,就常派人到附近的当铺里,当几箱东西应急。要不然,这年真没法子过。

    明代文人文徵明在《拜年》诗里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大家不求见面只希望通过拜年帖来问候,我也随俗向他人投送拜年帖,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过年就是这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得红红火火、乐乐呵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