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2月1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中外比较中看中国式现代化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新华社发)

    张晓林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显而易见,中国式现代化,既和其他国家和民族一样,具有追求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国情、历史、文化、制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征和特色。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征和特色。

    现代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是直白的大实话,又是睿智深刻的名言,讲了一个大道理,即世界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是多样性的统一。由此来看“现代化”这个全球性的时代课题,同样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两个相同的现代化国家”。这就是说,“现代化”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奉为圭臬的不变标尺。谋求现代化是各国各民族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各国各民族期盼和憧憬的未来,这是共同的、一致的,是现代化的“统一性”;但由于历史、国情、文化、制度的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也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本质特点,这又是现代化的“多样性”。正是现代化的“统一性”和现代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幅绚丽多彩、斑斓靓丽的长长画卷。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包括学术界、思想界在内的世界许多人把眼光投向东方,关注着中国所发生的变化。的确,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40多年,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是有目共睹和令人瞩目的两大奇迹。人们要问,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这种奇迹般的变化,魔力在哪里、奥秘在哪里?这是个“时代之谜”,谜底就像魔法一样吸引着人们。其实,中国奇迹般变化和发展的魔力和奥秘,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尽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权钱交易腐败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还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猜想,但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和成就则是不争的事实,并逐步彰显现代化的中国特征和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十四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不仅具有难以比照的巨大吸引力,而且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也是难以估量的。

    纵览古今中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大的本质特征就是和平发展,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一些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不光彩、血与火的一页一目了然。直到现在,还不时听到某些国家为现代化历史过程中所犯下的不文明、不人道的野蛮罪错行为道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国建设,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内倾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文明发展的道路,这取决于中国的国策方针、取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也取决于中国几千年热爱和平的文明历史传统。显而易见,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提供给世界现代化发展史册中的中国经验、中国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中国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背后成因是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我们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说,立足中国国情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核心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中国历史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曾经是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根本原因就是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革命是这样,建设和改革也同样是这样。新中国成立之后,当代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同样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一个是长期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和考验的严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一个是国家人口众多、贫困落后、基础薄弱、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在一个人口体量巨大、经济社会落后、外部环境挑战频发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代课题。

    解决这一历史性的时代课题,既没有书本的现成答案,也没有可资援引的现实范例,只有从我们的脚下走出一条路来。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由此确立了一系列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引领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国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我国国情的新变化新特点出发,我们党提出发展进入新阶段,确立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我们必须全面准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共享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才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是走中国道路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单单是物质文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发展。

    构建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体系,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平等自由、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等事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和长足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人权观、自由平等观,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不能否认的,也是难以抹杀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和实际,不顾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试图机械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念,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行不通的。

    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为此,要围绕党的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全面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刻阐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总体目标,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征和特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国现实发展的逻辑、中国理论创新的逻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做了高度概括: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和推动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