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典型的明代马面裙式样。 |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
 |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
丹虹 记不得多少年春节没穿新衣了,这个龙年春节,受好奇心驱使买了两条马面裙。其中一条红色,上面暗纹是古典窗花,下面裙襕系汉代鸟兽图,织银工艺使万物熠熠生辉。 年初一,走在阳光下,两边裙褶摆动,神兽们若隐若现,我怀着羽化登仙般的心境去给长辈拜年。飘然进门,年届九旬的婆婆果然眼前一亮。我上前撩起裙门一侧给细看,不料她摸了摸面料,又转身摸摸椅子后的窗帘说:这料子和窗帘布差不多呢。我顿时发笑,一下从天上落下,接地气道:是差不多,里面穿着羊毛裤,就当外面系个褕身布襕。网上买的,200元不到,料子硬了些。 婆婆说:看是好看,蛮时尚。 岁月流转,传统的马面裙在今朝复兴成为时尚,其风情自有魅惑之处。别说华人怀旧留恋,就连英国戴安娜王妃也曾被古典华丽的东方神韵所迷,她在某次晚宴上,穿一条中式绣花红色丝缎马面裙,惊艳四座。 其实,对于马面裙我也是后知后觉。初听这名称,一头雾水,裙子怎么和马面扯在一起?转念便以自己在旅游时骑马、骑骆驼的经验想当然,可能与马鞍两边垂下的装饰性布艺有关。 一天,见有个微信群在接龙定做马面裙,我也有心关注起来。据说面料的密度和提花工艺不错,这外贸织品在市场上很受外国人欢迎。大家纠结的是颜色与图案,到底选择红色还是黑色?红色喜庆,适合逢年过节穿。黑色平时穿着感觉不抢眼,但因围裙上有着蓝色、橘色与金丝织锦而成的凤凰展翅图案,显得富丽华贵。另一种图案名曰“马上有钱”,听起来这欲望也太直接了吧。然而,细看裙襕上一派“禄马交驰”的景象,难道不是生活的寓意?有运输有交易才能满足需求,做工作需奔波才有薪水,流动生财。 自从定制了黑色的凤凰款后,就想知道马面裙的来历。百度百科上说,马面裙也叫“马面褶裙”,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历史可追溯到宋辽,那时裙子已具有马面的形制。 简单地描述,马面裙是由两片大小相同的长方形裙裾围合而成,两侧打细褶裥,中间是重叠的平幅裙门,上有裙腰与系带。那前后片重叠部分的光面,就被称作“马面”。 有解释说,马面一般指敌台,也称墩台、墙台,是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敌的建筑。因直身的裙门与马面十分相似,所以就被称为“马面裙”。 我拿出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翻阅,虽不曾见“马面裙”一词,但插图中那些仕女所穿的褶裥裙都有其影子,如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人绘的《瑶台步月图》、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书中沈从文将其统称为长裙。 服饰在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除了满足审美愉悦,方便日常生活也是人们共同的追求。马面裙雏形来自宋代的旋裙,是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开胯之裙”。 马和驴作为宋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不少呈现,其中也有女性身影与之相关。女性骑马在唐代就有,可能那时还没作兴开衩的裙子,她们出行穿着男人的衣服和靴衫,戴着帷帽以防旅途风尘。 到明代,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马面裙。尤其在成化年间,宫廷内外人人喜欢穿马面裙,只是对不同阶层和不同身份的人穿着有礼制规范,这在裙子的质地、图案、色彩、装饰上可看出区别。 “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也写到明代宫廷内臣衣饰,名叫“曳撒”。这种衣下面就是马面褶。也可以这么说,那时候男人和女人穿的是大同小异的马面裙。 最能说明这种情形的是明代画家创作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宫内院落壮观,张灯结彩,人物众多,男女老少穿的都是形制整齐的马面裙。那种排面与鲜艳,很有张艺谋导演的风格,给人一种节日的仪式感。 天下一条裙,堪称古代服装史之奇观。 马面裙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只是由男女通用成为女性专属服饰了。在风格上也有所变化,注重镶边工艺,并衍生出襕干裙、凤尾裙、鱼鳞裙、月华裙、百褶裙等款式。这时,中国传统刺绣技艺已达巅峰,加上丝织品质地柔软,使马面裙更为精美绝伦。 至此,“马面裙”一词首先在史料中出现。清代方志学家黄香铁在其编修的《石窟一征》中记载:“妇人所着裙,围桶而多褶,如古时裳制,谓之马面裙。” 没过多久,我第一条黑底凤凰图的马面裙快递到了。试穿有点复杂,我把前后光面调整到正中位置,见裙腰右边留有细小缝道,正将一端长长的系带穿过时,忽然醒悟,原来自己的想当然很有道理。 马面裙的设计灵感肯定来自马鞍的装饰面。《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有《虢国夫人游春图》(传宋徽宗摹张萱绘),图中唐开元、天宝时期贵族妇女所骑的闹装鞍马非常精致,包括鞍座后部两侧的五鞘孔绦带,简直就是马面裙款式的高级摹本。 可惜这条经典裙子到手以后,我只出去风光过三次。原因嫌穿起来麻烦,两条长带子若扎得正规些,费力费时。另外,现代人出门又不骑马骑驴,前后没必要开衩了吧。那天出门,风一大,裙门被掀开,虽然里面穿着贴身长裤,但多少有点不端庄。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近日吴门所尚百褶裙,可谓尽美,予谓此裙宜配盛服,又不宜于家常,惜物力也。” 我觉得上身搭配不成问题,现代人服装相对丰富,协调就好,不宜家常倒是真的。而马面裙之美好也是真的,前后平幅裙门对想显瘦的人特别友好。 如何保持马面裙华丽摇曳的古典美,而又不拖累现代人的生活?唯有推陈出新,后浪推前浪,那才真正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