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摆件中日月长

鱼篓状壁挂
幼童红鲤鱼摆件
幼童佛手笔洗
虾状壁挂

    蔡体霓 文/摄

    听长辈说,潘火桥的老屋建成于1926年,因地处村子东头,被称为“东头新屋”。那时,祖父在“新丰”轮上“撑船”(宁波人称海员为“撑船”),每年有一个月是航行于沪甬之间的。其实,这房子造好后,住的时间不长,祖父母及家人长期居于沪上。祖母生前常提及当年将许多家具从上海带到宁波的事。这些家具我都见过,包括镶嵌的甬式凉床。看来,当时在上海买甬式家具是很方便的。

    现在放在家里的几件陶瓷小摆件,亦是潘火桥老屋里最初的陈列物品。当然,还有更早的,如一只水仙花瓷盆,瓷盆上印着农历年份,大伯说是1918年之物。1968年5月,我从宁波把它带到上海;1984年10月,我又将它带回宁波家中。其他壁挂等小摆件,也均有从甬至沪、许多年后又重归故乡的经历。

    两个壁挂似抲鱼的半圆竹篓,黄色的竹篓颈脖上缠着葡萄的枝蔓、绿叶及下垂的果实,枝叶间还趴着一只米色的小老鼠。两个壁挂应为一对,我将它们分别挂在客堂间紫红色的屋柱上。过去,砖木结构的老屋有其便利之处,在屋柱上敲个铁钉,即可安置壁挂,里面可插上鸡毛掸子等物。后来搬迁至水泥房子,我预先在墙上埋下两个小木桩,才能放置壁挂。另一个虾状壁挂,是从老屋的大灶头翻出来的,我将它挂在中间的屋柱上。许多年前,一个收购旧物的中年人路过我家门口,看见客堂间里的虾状壁挂,即要出价收买,说可转卖给影视剧组。我说老屋旧物,日久情长,怎会舍得卖掉。这一类陶瓷器,应是江西产的,因为家中的一些盘碟底下多有“九江”字样。记得祖父说过,“新丰”轮为浅底船,不但可航海,亦可在长江上航行。

    儿时在老屋中还见过不少陶瓷摆设物品,如“渔、樵、耕、读”四人物、“五子罗汉”等。现还保存着一个有柄的陶瓷酒杯,杯子上的图案为一古代老翁坐于柳树下,身后是一箱书籍。我猜想或是陶渊明吧。另一面印着“己未秋月”,中间是祖父的姓名,落款是一个“制”字及一个椭圆形的小红印。酒杯是祖父当年定制的,想起便觉得亲切。父辈说起过,他们小时候,算好祖父工作的那艘轮船归来的时日,即去黄浦江边的新开河码头等候。我常想象当年情景:岸边的几个小孩翘首以待,轮船慢慢地靠上码头,大人和小孩相互招着手,然后欢欢喜喜地一同回家。

    有一个骑在红鲤鱼上的“瓷娃娃”,眉目如百年前杨柳青年画中的稚童,是从上海带到宁波的,我将它摆放在台钟旁,一放就是40年。还有一个笔洗,也是从前旧物,赤身幼童扑在一个似“佛手”的果实上。从牙状的曲口看,将它当作往砚台上注水的器物亦可。这些都是从前我们宁波人家中很有情趣的传统摆设件。

    另有一个玉白色的笔洗,敞口浑圆,纹路古朴,放在书案上,煞是可爱。笔洗是岳父过去从上海带到宁波家里的。听岳父说,1932年他从宁波到上海“学生意”,当年还不满14岁。后来在沪上外贸公司工作,单位地址在当时的“朱葆三路”,后改名为“溪口路”。当年从上海回宁波探亲,总要带上一两件陶瓷小物品。我见过的有“水蜜桃”陶瓷件,配有绿叶,一拳大小,甚是讨人欢喜。还有六角的黑色金纹浅底盆,手掌大小,大概是用来磨墨蘸水的。岳父生前还给我看过他们公司员工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南京路永安公司屋顶花园的合影。

    说这些小摆设,不觉又说远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