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看百梁桥

    仇赤斌

    百梁桥在海曙区百梁桥村。

    百梁桥村是大村,昔日逢农历初五、初十,街上有集市,宁波人称之为“市日”。小时候我跟着母亲去百梁桥赶集,菜贩集中在北街摆摊。附近有供销社、杂货店、理发店、服装店等,我常跟随母亲来这里买菜、理发。

    北街的尽头就是百梁桥。那时桥上可以开拖拉机,桥头有水泥斜坡。后来为了保护古桥,禁止机动车通行,桥头变成了台阶,还在古桥的东侧另建了一座水泥桥,可以行车。母亲常带着我和姐,走过百梁桥头,步行去鄞江的外婆家。

    我在百梁桥小学读过几个月书,小学在桥的北岸。我们村和邻村的梁桥小学,都不是完全小学,四年级起就到百梁桥小学读书。新到一个地方,学生多了,校园大了,有点忐忑。我勉强算是好学生,但很不适应,不久转学去了乡中心小学。

    去年6月,途经百梁桥村,我特意去看了老街和古桥。

    长长的老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原先供销社位置上的建筑是新的,看着像是拆后重建的。南北向的老街,依旧破落,街上少数是砖混结构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二楼外墙是木板,有的还残留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语。底楼是店面房,店面用的是镶了铁皮的木板,可拆卸。当年这些店铺生意红火,如今大多关着门。

    去看了百梁桥。桥头立着两块石碑,1982年的鄞县文保单位碑和2005年的浙江省文保单位碑。因为雨水的浸淫,显得斑驳,有了历史的厚重感。石碑如此,何况近千年的古桥呢!

    百梁桥是宁波十佳名桥之一,横跨鄞江之上,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浙江省最长的石墩木梁古廊桥。桥全长77.4米,宽6.18米,六墩七孔,桥上建有瓦屋桥廊。因桥梁由124根大杉木架设而成,故曰“百梁桥”。它气势宏伟,结构完整,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难得实例,被称为“浙东第一廊桥”。

    桥南另有两块石碑。一块石材红色,另一块黄白相间,碑上镌有“重修光溪百梁桥记”,时间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距今也有200多年了。

    站在古桥的西南侧,能看到桥的全貌。六个硕大的淡红色石墩承载着黑色的廊桥,敦厚又沧桑,像一条卧着的巨龙。桥的南侧有好几棵古树,是我以前没注意过的。据铭牌上记载,朴树的树龄有210年,枫杨有160年,都是浙江古树名木。

    我走在桥上,仿佛走在旧时光里。木柱和木梁都被油漆一新,但桥板是旧的,表面凹凸不平。桥的中央有几间木屋,分别是龙王殿、三官殿、文武殿、观音殿、土地神殿、财神殿,是2002年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据说是恢复旧貌,但我儿时并未见过这些。横板上坐着几位长者,时不时闲聊几句。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也是他们的社交场所。桥的北岸被封闭了,因为那里正在建设防洪用的鄞江江堤工程。百梁桥的高度不够,江堤工程到了此处,只能改道,另建一段河道。百梁桥的东西两端各保留一段河道,以后这座古桥可能会失去实际功用。

    2024年春节,我从老家罗家漕出发,沿着新修的鄞江江堤大道,步行走到百梁桥。路况很好,两岸的风光不错,感觉很快就到了桥边。整治工程,除了百梁桥附近,基本完工了。而百梁桥仍安静地卧在水中,像一条黑龙,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感慨很多,于是写下一首《菩萨蛮》:

    当时年少读书早,如今常忆学堂好。泥路走艰难,无暇春景看。

    群鸦栖老树,夕照江堤路。又见百梁桥,仍如黛色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