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人文/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3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乾元大道地

  乾元大道地东侧楼
  乾元大道地墙门

  □张国源

  

  乾元大道地位于余姚梁弄晓岭街北侧,是镇上一处有名的清代建筑。走进古朴的墙门,只见坐北朝南的十一间主楼与东西两厢九间侧楼,围成一个偌大的道地,地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宅主姓舒,曾在镇上开了一爿乾元南货店,宅内道地又特别大,据说可以摊放100块晒谷竹簟,故称为乾元大道地。梁弄人都将它作为整座大宅的总称。

  舒氏靠经商致富,在镇上是能排得上号的大户。相传200多年前舒氏先祖从宁波来到梁弄摆摊做咸鲞鲓生意,以后业务拓展开办南货店,生意兴隆,取名为乾元南货店。店铺开在老街三叉路口,经营鱼鲞、火腿、桂圆、荔枝等几十种南货。糕点茶食按四季搭配制作,有百余种,特别是大糕被称为梁弄一绝。

  乾元之名取自《易经》,就是乾之元。乾是天,元是始,乾元即是天道之始。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舒氏取乾元为商号之名,是希望家庭、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在以后的日子里,舒氏果然子姓繁洐,生意兴隆,于是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座梁弄镇上首屈一指的三合院———乾元大道地。

  梁弄耕读成风人才辈出,舒氏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近代舒氏有叫舒昌三的,生有六子二女。其四子士甄、五子士威、六子士韬先后考入清华大学,人称“一门三清华”,名振乡里。据说清华大学办学至今,同门三兄弟同读清华园的仅有两家,舒氏为其中一家,因此入载清华校史。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乾元大道地部分房子先后易主。东首侧楼成为姚城邵之炳产业,西首侧楼则成为黄姓居所。据老年人回忆,当年舒昌三等人一度手头拮据,为让子女入学读书深造,曾变卖家产。这两面侧楼或许正是在这一时期转让出售的。也有人说时间应该更早,大概在二十世纪初期。据正蒙小学校史记载,邵之炳曾于1926年和1943年两度担任正蒙学校校长,由此可见邵氏买下乾元大道地东侧楼房当在1926年前后。邵之炳还曾任余姚康节小学、梨州中学校长。抗战时期曾担任姚南秋收委员会主任等职,积极支持三五支队开展革命工作,得到部队首长的赞赏。他在乾元大道地的房子一度成为革命者活动的场所。邵之炳深得乡民敬重,解放后曾担任余姚县政协副主席多年。

  在如火如荼的岁月中,乾元大道地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各地的英雄儿女。1943年4月,三五支队解放了梁弄,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浙东区党委进驻梁弄横坎头,新四军游击纵队政治部便设在乾元大道地里。一时间,大宅热闹起来,身着灰色粗布衣、打着绑腿的军人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夜晚常常彻夜灯火通明。不久,浙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亦创办于乾元大道地,以后邵之炳家的三间楼房成为南山县委、县政府驻地。如今,在乾元大道地的墙门口,竖立着一块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大宅又一次迎来新的主人。全国解放后不久,梁弄区委、区公所搬进了乾元大道地,以后许多人便称它为区委大道地。近三十年间,这里一直是梁弄八乡一镇的政治中心。记得那时区委西首楼下,曾有一个四明湖远景规划的模型图盘,模型中环湖四周公路贯通,沿路电线杆林立;湖中游艇破浪前进;湖边楼房鳞次栉比;山上茶树青青,花果满坡,这是一幅未来的美好远景。那时梦幻般的画面,如今已成为现实,不禁使人感叹。解放不久在梁弄曾拍过一部名为《大地重光》的电影,其中一些镜头就是在乾元大道地拍摄的。区委大道地许多年来也是镇上的文娱活动中心,节假日搭台演戏,晚上经常放映电影,记得当初是五分钱的票价。夜幕下,数百人聚集在大道地,面对银幕,或坐或立,看露天电影时的那种场景别有一番情趣。

  乾元大道地犹如一位历史老人,经历和感知了社会的变革,曾经的忧伤、无奈、抗争、欢乐和振奋,都感同身受。

  最近我陪客人又一次来到乾元大道地。只见围墙斑驳、青砖毕露。好在墙门里外全为石柱,连天盘横梁全是刻有花纹的石板石条,所以稳固如初。那顶上的八仙过海砖雕和飞檐翘角已换成了砖头砌成的方顶。区委搬出后,乾元大道地的房子有的转让给了供销社,有的卖给了居民,可谓一门多姓。主楼的住户将房子沿口改成平台,西侧七间已成为厂房,只有东面侧楼仍保持原样。由于宅内房屋基本框架没有变化,原本大气的宅院气势依旧。那几扇做工精细的窗门、墙头生动的图案、角落里的石鼓老井,还有那墙门精湛的雕刻,依稀呈现当年大宅的辉煌和风采,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