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明山里桃花泉

  张国源

  

  四明山中有桃花岭,桃花岭里有桃花泉。那天,我陪朋友来到四明湖畔,顺便去了桃花岭古泉井。

  汽车穿过余梁公路进入狭谷,行约500米便觉豁然开朗。一个翠绿相拥的村落映入眼帘,这就是桃花岭。桃花岭三面环山,一条小溪沿山岭而下,穿村而过,溪两边房舍错落有致。下车后转过几道弯进入村东南角弄堂,带我们来的老何指着一口四周布满青苔的古井说:“这就是桃花岭的老井,人称黄家井。”旁边一位老太太说:“这口井很深,用整根长梢毛竹也探不到底。以前整个村子里生活用水都靠它。”

  桃花岭上岭五里,下岭五里,翻岭经向家弄可入姚城。岭宽约4尺,砌石步階,两旁边植桃树。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十里桃花岭,花飞蝶舞,芬芳弥漫。村因花而名,岭北村落称为里桃花岭,岭南村落则为外桃花岭。光绪《余姚县志》载:“桃花岭在县南二十里,下有桃树约数围。”相传明朝时,尚见古桃树一棵,大约数围,花色鲜艳,花落后硕果累累。

  山路弯弯,绿草护阶。溪水潺潺,应和着鸟叫虫鸣,缓缓流向远方。《姚南丁山方氏谱》有载:“丁山有小溪,发源桃花岭,水带桃花,芬芳扑鼻,庙下凉亭称水香亭。”桃花岭下前方村,为宋代状元方山京后裔聚居地。村中溪边有水香亭,供行人息憩饮茶。亭中楹联书“旅客请款停欲解渴何许埭水,清茶留众饮若敬神还荐馨香”。清秀才方飞有《水香亭诗》曰:“才入西明第一程,水亭临水列长楹。只应源自桃花岭,犹带香风送客行。”梁弄昔有西明之称,上世纪50年代,四明湖集西明众水蓄之,将前方诸村淹入湖底,唯有丁山仍昂首挺胸,站在湖中,深情地注视着桃花岭,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

  桃花岭风光旑旎曾引得许多名贤学士前来探幽问景。桃花岭西北约六里许有一岭,昔桑门高僧支遁和高阳许询曾隐居于此,与东山谢安志趣相投,出则游览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故名清贤岭。作为近邻而秀色诱人的桃花岭是先贤常遊之地。一些老人口口相传,桃花岭曾有一名泉。或许正是这些名贤的缘故使之名声远播,入载古籍。记得三十年前《中国地理》杂志上曾载文,记述全国名泉,其中便有“余姚桃花泉”,有“洞里有春藏不得,春风春雨泛桃花”之句赞美此泉。文中说随着水文地质变化,该泉已经找不到了。当时不少余姚人几经查找亦不得而知,而成为一件憾事。翻阅《余姚地名志》,余姚只有梁弄镇湖东村桃花岭这一地名。桃花岭曾有古泉传说,又有老井佐证,说不定梁弄桃花岭就是余姚桃花泉所在地。

  在桃花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500多年前,桃花岭隐居着一位黄姓进士。他带来不少金银,开山凿岭,建宅造田。现在桃花岭一带尚存十八座进士墓,华表、祭桌、石仲翁曾一应俱全。当年黄进士在营建宅院时挖掘墙脚至深处,突见一股清泉喷涌而出,遂把这泓泉水用石块堆砌成井,这便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老井,世称黄家井。这次我们在桃花岭脚看到一处建筑,名为余姚梁弄地震台。这使人自然产生诸多联想。东南沿海属于地震带,曾几何时,剧烈的地壳运动把桃花泉深深地埋在地下,使之一度湮灭。而黄进士掘井之处正是桃花泉遗址。昔日黄进士这一掘,才使得这桃花古泉得以重见天日,并延续至今。

  如今桃花岭溪水已被一坝拦截,人们在此建造了自来水厂。下游四村800多户人家都尽情享用桃花岭水的甘甜芬芳。桃花岭水库似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登上坝顶,只见桃花岭古道蜿蜒曲折,隐匿于云雾之中。两边山恋红叶如火似荼,倒映在碧水之中,使人想象到昔日烂漫桃花飘洒在山间溪流中的另一番景致。这时耳边似乎传来了“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楼主黄澄量《桃花岭》的诗句:“不是刘阮入,豪华适晏安。桃花开烂漫,莫作武陵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