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9日联合下发未来3年支持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其中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每户每年可最高减税9600元,企业每吸纳一名失业人员就业每年可最高减税5200元。 此次新出台的政策主要从鼓励自主创业和吸纳就业两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将现行政策优惠期延长3年至2016年12月31日,并扩大了受益人群范围,取消了行业限制,并加大了减税力度。 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9日还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完善扶持自主创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的通知”,明确退役士兵就业税收政策参照上述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执行。 专家解读 创业就业减税 谁将最大受益 一系列减税新规背后,究竟哪些群体行业享受优惠?享受多少优惠?怎么享受优惠?记者采访了三部门有关负责人和权威专家。 哪些群体将享受优惠? 2010年支持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人员限定为四类人群: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国企关闭破产需安置人员、国企所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三部门介绍,新政策维持享受自主创业税收优惠人员范围不变,但扩大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的人员范围。“政策调整后,将原先四类群体统一调整为一类群体,即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丛明说。 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看来,高校毕业生无疑将受益很大。“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30万人,就业压力无疑很大。在鼓励自主创业基础上,将高校毕业生纳入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受益人群,将大大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哪些行业可获减税? 我国原来的鼓励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对受益行业做了除外规定,其中,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将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排除在外;企业吸纳就业的,将从事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的服务型企业排除在外。此次政策调整取消了行业范围限制。 优惠力度有多大? 按照原政策,对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每吸纳一名失业人员按4000元定额标准依次扣减规定税款,地方政府可上下浮动20%。 调整后的减税力度更大,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原8000元限额标准基础上,增加地方可最高上浮20%要求;在鼓励吸纳就业政策4000元定额标准上,将地方政府可上下浮动20%调整为可最高上浮30%。此外,在原有扣减税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税率为2%的地方教育附加。 以企业吸纳就业税收政策为例,白景明认为,从地方可上浮20%增加到30%,加大了减税力度。尤其是地方教育附加纳入扣减范围,更是将减税政策受益群体直指小微企业。 如何享受优惠? 三部门通知明确,申请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须持有当地社区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办理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如果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还要附当地教育部门认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仅在毕业年度适用)。 此外,记者了解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需要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失业后可在常住地登记;零就业家庭申领需凭社区出具的证明,城镇低保家庭凭低保证明,登记失业,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