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母亲

  虞忠能

  女儿在外住校,两星期回一趟家。这次回来,妻子念叨着说女儿又高了些,得买几件新衣服了。看着娘俩亲亲热热地拉扯着衣服,不禁想起了往事。

  我蹿个儿是在读师范的时候,当时在余姚读书时,为了省车费,我常常一学期才回一趟家。记得有一次回到家已是傍晚,母亲不在,邻居说在裘家夜市卖小菜。我连校服都来不及换就小跑着去找母亲———已经快半年没见着了。老远看见母亲正在打秤,心里很喜欢,一边跑过去一边对她微微笑着。没料到母亲却招呼我说:“小同志,你是余姚师范的吧?你回来了,可看见我家忠能回来没有?……”我愣一愣,哑然失笑道:“姆妈,我就是呀……”母亲又惊又喜地看着我:“哎呀,高了介多!姆妈都不认得了!”

  仿佛一切还在昨天,母亲和我的对话还那么鲜明。可是转眼间,女儿已经到了当年我的时光,我已是不惑之年;而母亲,老了。

  母亲确实老了。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夹杂着很多黄的白的发丝,一双手皱皱的,年轻时的鲜活红润被时光一丝丝消磨去,矮小的个儿与高大魁梧的我站在一起,几乎还不到我的肩,让人总想这么顺势搂着母亲的肩膀,好好儿地陪她唠唠家常。值得欣慰的是母亲还康健着,多年来养成的勤劳习惯使她闲不下来,60多岁的人了,一直不肯歇一歇。早上在食堂上班,下午还要照顾自己的三分葡萄地,她说自己家种的葡萄甜,没农药,夏天小一辈的孩子都放暑假回家了,正好吃上奶奶种的葡萄。在我们的再三劝阻下,去年才把田地交给人家管了。前几年女儿读小学,因为我和妻子工作忙,很多天是母亲踩着三轮车接送。一个徐徐踏车的奶奶,和坐在车兜小矮凳上的孙女,总让人感慨万端:如今女儿去读初中了,母亲也常唠叨,晨晨这星期来不来,来了让她上奶奶这儿来,我给她藏着番薯枣子呢。

  说起番薯枣子,那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好的零嘴。当时家里四个孩子,姊比我长一岁,我是家里的老二,下边还有两个弟弟,条件十分艰苦。父亲身体一向不好,家里就靠母亲一人支撑着,每天忙里忙外也从不说一声苦。岁末地里空闲一些,母亲就不忘给我们张罗零嘴。炒豆子、爆米花、自己酿白酒做甜酒酿,最多的则是番薯枣子。番薯成熟的时候,我们总跟着母亲去地里,把缠缠绕绕的藤一串儿拔起,母亲就用锄头翻,一锄头总能挖出好几个胖胖的番薯,捡起来扔进背篓里;我们兄弟几个大一点,就跟母亲抢锄头,我翻地,弟弟捡。大个儿的番薯或者卖掉,或者搁几天煮粥吃。个儿小的母亲就做成番薯枣子,给我们当零嘴。做法很简单,一个个洗干净,不去皮,放在锅里煮熟,最好能洒些糖(当年往往是没有的),然后摊在竹席上晾干,藏在罐子里,能吃好几个月。在那个艰苦的年月,真称得上是美味了。每天放学,伸手到罐子里面摸几个番薯枣子吃,咬起来有一股韧韧的香味,又好吃又饱肚子。

  如今生活好了,渐渐地不吃这些土特产了,但母亲还是每年做,记着儿子又惦着孙女,这一份慈爱之心怎能不使人感动?老舍曾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我的老母亲,她把这些小辈一个个都藏在她的心里头,无论我长得多高多老,在她心中,也永远是个孩子。

  因为工作关系,一次次搬家,离母亲是越来越远了。节假日抽时间去坐坐,母亲总是特别高兴,忙前忙后的。我和妻子过意不去,常常自己买了菜去,妻子洗菜,我掌勺,为母亲做几道爱吃的菜,更陪母亲说说心里话。母亲常在外边赞我们的好,说她的几个儿子总算都很安分,几个媳妇都很孝顺。心里惭愧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与母亲比起来,我们的付出怎及得上她所给予我们的?端午节时妻子又塞给母亲几百元让母亲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姊姊昨天电话里说“妈舍不得买呢,妈说藏着等晨晨考上重点高中了给晨晨作奖励……妈说一转眼这些孩子一个个要读大学啦要结婚啦,做奶奶的也开心呀,得表示一下呢……”我不禁慨然动容,我的老母亲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