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休闲/声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催眠大师》:
自以为比别人聪明的人
都有病

  □照日格图

  

  准确地说,知道陈正道是在看过《幸福额度》之后。这部都市爱情题材电影对陈正道的意义可能不是很大,也不是一部叫好的电影。它却影响了两位主演———廖凡和林志玲。这部电影竟然是在《白日焰火》之前廖凡为数不多担任主演的电影之一,林志玲则在这部电影里分别饰演性格各异、三观不同的姐妹二人,对她而言是不小的挑战。虽然动用了实力派男演员和大美女,因为一个俗不可耐的题材,《幸福额度》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包括导演陈正道。

  陈正道卷土重来,用《催眠大师》给我们题材上的新鲜感。陈正道想把这部电影糅合成国内观众很少看到的题材,把简单的故事变着花样讲得复杂,用惊悚悬疑氛围装扮电影的前半场,再用情感的浓烈维持后半场的精彩。

  在2014年到目前为止上映的电影中,《催眠大师》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一部。它用精致的后期制作给我们讲了一堂医学和心理学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你自己很棒,其实你有病。在患者面前自傲地认为自己“比别人贵”的徐瑞宁原来是最大的患者。显得刁蛮无理的病人任小妍竟然是带着人道主义精神、忍着自己的病痛来拯救这位医生的天使。她所有的故事,不过是一个经设计好的、如玻璃弹珠般光滑的谎言。

  电影洋洋洒洒地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却可以简单地这样概括它的故事:事业上的成功和心理上的优越感让徐瑞宁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他都是病人。当然,这个逻辑在艺术范畴内可以成立。从某种程度而言,我们的确都是病人,生病的领域不同而已。他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和一段失去的真爱。他将自责化为自虐和力量,在事业上步步上升,像一只飞翔在高空中的鸟,忘记了他的影子还在大地上。他通过自虐寻找生命慰藉,领着自己走进了一条永远无法走出的死胡同。好在他身后有疼爱他的父母、老师和同学,用近乎残忍的方式让他找回自己。

  看完电影之后,张信哲的一首歌反复出现在脑海里:每个人都有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看过《催眠大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有病,下定决心接受治疗。

  这部电影的片名为《催眠大师》,却是一部“睡点”较少的作品。电影一开始,就通过任小妍的口吻不停地变换场景,带观众不断地“蒙太奇”,试图塑造一个惊悚的氛围。徐瑞宁还说出了“鬼”的意图,给一地的红叶和漫天的木棉树飘絮找到了心理学答案。一次次睡眠与清醒的界限显示出线性故事被切断后的复杂性,甚至隐隐约约看到了《睡眠大师》的模仿对象———《盗梦空间》。

  精致的场景和精良的后期让这部只有两个人在室内对话的电影不显得那么“闷”,这也是《睡眠大师》的诚意所在。在众多的国产电影中,这样一份诚意足以打动我们。电影在结尾时变得拖沓起来,一次次抒情却不见字幕。在电影中,徐瑞宁问过任小妍,你知道蒙太奇吗?借助这个句式,我也想问问《睡眠大师》编导,你们知道开放式结尾吗?你们就怕观众看不懂,其实自以为比别人聪明的人,都有病。这是电影告诉我们的,也是我想告诉《催眠大师》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