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梅山上的童趣

  吉成

  俗话说,“少年外婆家”,我小时候最喜欢去外婆家了,特别盼望每年的“夏至杨梅满山红”的时候,同表姐、表弟们一起去杨梅山上看管杨梅。

  外婆家的杨梅是本地的三个品种。一是成熟早,成熟时色泽乌黑,果汁多、酸甜适中,我们称之为“木坑”杨梅的“荸荠”杨梅;二是肉质较硬的紫红色的“盘松”杨梅;三是个大、成熟时粉红色中透紫的“大岙”杨梅。我最喜欢的是“大岙”杨梅,不只是喜欢它个大,味甜而鲜,更因为它的成熟晚,比“荸荠”杨梅的成熟期推迟了半个多月。看管“大岙”杨梅时,正赶上放暑假,正好整天呆在杨梅山上吃个饱。

  杨梅成熟的季节是杨梅山在一年中最具活力的季节:清晨,刚近山脚未及进山,从山上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呼朋唤友声,嘻嘻哈哈的笑闹声;扑入眼帘的,是飘拂在山间、如白色罗纱帐般掩映的淡淡晨雾中,缀嵌着星星点点红色、紫色的一丛丛墨绿色杨梅树;自山脚绵延向山腰深处,一拨拨来山上吃杨梅、摘杨梅的人在山道源源不绝……

  每家每户的杨梅树丛下都铲除了杂草,地坪一概被其主人家修理得干净平整,仔细的人家还铺上了草席,为的是方便收集掉落地的果实。而看管杨梅的多待在附近的看管棚里,当年外婆家的看管棚就搭在一株大桂花树下,骨架是树干,盖顶的是芦苇编织的草帘,棚里面的地上一角铺了草席。看管棚除了让看管的人居留外,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避雨。在杨梅成熟的季节刚好是江南的“梅时”季节,穿上簑衣、戴了竹箬帽的人不怕雨,但离开了枝干的杨梅娇贵,一淋雨就掉价。有了这个棚,摘下的杨梅就会进棚避雨。

  在看管棚里当家的都是清一色的孩子家。每当杨梅成熟时,几乎家家户户有亲戚到山上来吃杨梅,因的杨梅树密集,多有误采到邻家的,这时看管的小主人都会信奉一条“吃不论,拿不肯”的不成文的规矩,绝不会让来客难堪。

  “盘杨梅”是杨梅山上沿袭的一宗买卖双方在现场预先估算的交易,卖主基本上是那些家中缺少正劳力的人家,而买主多是外地来的客商,担任估算的中间人则是请本乡本土中有经验的公道长者。当杨梅树上结的杨梅果子渐趋圆润、泛显红色时,这宗买卖就开场了,估算者根据杨梅树上杨梅的品质,能“上篮”的杨梅的实际数量,以6折计树上的挂果重,然后,在综合上年的市场价、本年的预测价基础上,商定双方认可的价格,从而确定“盘”妥的金额,买主当场向卖主付全额若干折扣的定金,余款在杨梅收获完后付清。“盘”过的杨梅树上的杨梅就由这些“盘客”自己来采摘。在看管棚里的小主人们“看管”的就是这些“盘客”,防止他们“越界”来“顺手牵羊”。

  在杨梅山上,我们的第一项工作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摘最好吃的杨梅,落地的杨梅一概不吃,专挑树上果大、色纯的“挑子杨梅”,攀爬上树去吃个够,再摘兜下树来储在草棚里“流水”享用。

  我们在杨梅山上的又一项工作,是同大人一起往挑运下山的杨梅篰里装杨梅。外婆家的杨梅出路如同当地农户,除了一部分馈送亲友及浸几瓶家常的烧酒杨梅外,舅舅和舅妈也挑去交易,零售的挑到柴桥街、穿山道头、大榭渡口去,成批卖掉则在后所村集中的“城门头”集市上。但舅舅挑去“以物易物”的“下山”(桃花、六横等海岛)地方的杨梅篰里的杨梅,是绝不会“劳驾”我们,让我们“染指”的,舅舅说:“渔民兄弟们热情,豪爽,做人都要以心换心,赤诚相待,去下山的杨梅篰里的杨梅都要底和面一样,只只能看上眼。”每年,舅舅挑去的是杨梅,挑回的往往是虾皮、“烤头”、乌贼鲞、黄鱼鲞等干货“咸下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