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宁波/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支援“杭州7·5公交车起火事件”医疗队归来

20多天日夜抢救
5名医护人员写下感动

  □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周佳

  

  昨天,宁波市第二医院收到了浙医二院寄来的感谢信,特别致谢我市派去支援“杭州7·5公交车起火事件”伤员救治的五位医护人员。据悉,这也是众多地区支援队中唯一一个收到感谢信的团队。

  在“杭州7·5公交车起火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宁波市第二医院的晋国营、李吉良两位医生和陈施思、朱秋艳、鲍郸娜三位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作为宁波地区唯一一支医疗队被派往浙医二院支援,紧急赶赴杭州参与伤者的诊治与护理工作。在救治第一线默默奋战的20多天里,他们日夜工作着,同时也收获着来自患者的感动。

  忙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批吸入性损伤的烧伤病人,让每一位医生护士的神经都处于紧绷状态。而去年才踏上临床的护理人员陈施思,几乎是一刻不停地观察着三个还处于休克期的病人。因为气管切开不能说话,她只能从她们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中一遍又一遍地询问。

  每一个柔弱的女护士似乎都变成了女汉子。“有时候搬床或翻身时,病人一条腿就能把你压垮,但我们咬咬牙、脚抵着墙硬扛着还是坚持到了最后。”陈施思说,“尤其是看着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此刻只有我们能鼓励他们挺过去。”每一晚忙碌过后,她的腰仿佛断了一般,嗓子也干涩得快要冒烟。由于长时间未合眼,每每回到住地她倒头就能睡着。

  市第二医院烧伤科晋国营医生是本次支援小组的组长,提起过去20多天的救援经历,他表述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烧伤治愈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抗休克到抗感染,再到创面修复,最后康复,以及严重烧伤病人后期的疤痕。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完全没有休息日的概念,有时候疲惫地值完班后,还要开刀至深夜。对于手术方案和细节数据,他们总是核对了又核对,不断总结和反思,在脆弱的生命面前,他们试图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环节。市第二医院烧伤科李吉良医生告诉记者,手术前后,面对患者求生渴望的眼神,他们总是说上一句“你一定可以的!”这既是他们对患者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鼓励。

  虽然疲惫难熬,但是他们也感受到了集体奋战的力量,ICU、呼吸科、院感科的团队协作,宁波、绍兴、温州、衢州、金华、丽水等地不分地域的支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竭尽全力地珍惜和挽救着一条条生命。

  坚强:“我叫出来就没事了,你不用管我的”

  而呼吸科的鲍郸娜护士,一直陪伴在馨馨(化名)和志杰(化名)身边。每一个寂静的深夜,监护仪发出的嘀嘀声显得那么突兀,但只要她们生命体征平稳,鲍郸娜便觉得这是让人最安心的声音。这两个看似柔弱却又坚强的女孩带给了她太多的感动。在其中一个值班的夜晚,她含泪写了这两个烧伤病人的故事,并安上了一个颇有深意的题目《走回内心的路》。她说,是她们的坚强,让她内心一次次受到洗礼,体验感动和希望。

  馨馨,这个和她妹妹一般大的17岁女孩,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现在却因这次的不幸经历着生命中第一次巨大灾难。“你就让我叫出来好了,我叫出来就没事了,你不用管我的!”这是坚强的馨馨忍着烧伤后的疼痛,对心急如焚的爸爸说的话。如今说起这事,鲍郸娜眼里还是噙满了泪水,她说:“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动心的语言。”

  而志杰,这名北京中石油研究院的博士,本是带着女儿来杭州出差,却在回家的路上经历了这场浩劫。她知性、勇敢,骨子里透着北方女子的坚强。每次换药拒绝镇痛治疗,忍着疼痛,含着眼泪,大声喊着“我不痛,我不痛……”这一声声坚忍叫声让鲍郸娜心疼不已。

  志杰说她最喜欢听鲍郸娜的声音,每次听到她的声音就很开心。鲍郸娜经常陪着她们说话,只是那一刻看她疼痛的模样,反而自己哽咽了。“当时我只有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断地鼓励她。”鲍郸娜说,“每次事后她都挤出一个笑容,给予我更大的正能量。”

  感恩:他吃力地打出了三个字“谢谢你”

  很多时候,患者烦躁不安,简单的安慰根本起不到作用,特别是睡悬浮床和翻身床的病人,市第二医院烧伤科护士朱秋艳便跟他们聊天尽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其中有一位叫小星(化名)的患者,让朱秋艳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看到他时,他刚过了休克期,脸上依旧肿胀,狭窄的翻身床上,怎么动都觉得不舒服。”朱秋艳说。幸运的是,小星的右手伤得不重,勉强能用手机打字。她帮助他用手机找了很多关于这次事件的新闻,他看得很认真。

  无声的交谈中,朱秋艳了解到事发当天,小星是坐在靠窗的位置,明明可以第一个出来,但当他把老婆推出去后又发现身旁有位女士。他想都没想就帮助她先逃离那个地狱般的火笼。“那一刻我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我对他说,小星你很棒,你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朱秋艳说。而当她告诉他目前为止所有伤员都很稳定没有生命危险时,他吃力地打出了三个字“谢谢你”。

  小星换上金属套管堵管的那天,所有人都很激动,他是病区19位病人里第一个拔除气切套管并说话的病人。作为当班护士的朱秋艳,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后来小星换了床位,但朱秋艳还是会经常去“串门”,看见他能自己动手吃饭了,精神也很好,她便半开玩笑地说:“看我们的大绅士吃饭好优雅啊。”谁知他笑笑告诉她:“有点吃力,不过我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麻烦你们,因为我知道,你们也都太辛苦了。”那一刻朱秋艳鼻子一酸,眼泪没忍住,而在场的护士也都湿润了眼眶。

  “原来日夜守候的劳累,他们都看在了眼里。我们用心照顾着每一个病人,我们感动着他们,而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动我们。”朱秋艳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