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文·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洪塘

  流经洪塘街道中心的龙尾河

  □王建勇

  

  洪塘位于宁波市西北部,隶属宁波江北。洪塘北靠慈溪,东邻镇海、庄桥,西接慈城,南面与鄞州隔江相望,地势北高南低,水陆交通便捷。清人洪黼华曾写道:“十里南通潺浦水,一江西接丈亭潮。吴社北飞虹影远,汉塘东送马蹄轻。”

  据说六七千年前,洪塘一带还是一片大海,涨潮时海浪一直拍打今保国寺所在的马鞍山下,《保国寺志》中也记载有“灵山(即马鞍山)僻处海隅也”,后来海水逐渐消退,人们就筑塘开垦,渐渐地滩涂变成了良田,今洪塘上沈村农田深处就发现有大量海沙、贝壳,还在一些老人口中流传这里曾有一个古老的海港———淄沙港,“淄沙港”曾多次出现于古谱《慈东赐却亭沈氏宗谱》中。

  《宁波地名志》载:洪塘原名洪家塘。洪塘,以古有洪姓人氏在江塘边聚族而居得其名。如今洪塘街道居民仍以洪姓为主姓。洪塘的“忠宣公祠”,曾挂着南宋忠臣洪皓的画像,并存放着洪皓及其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的牌位,据传是洪塘洪氏的祖先。洪氏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洪氏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为共工的后代,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尊为水神,共工后因故离开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他的子孙为了让后代子孙不要忘记自己是水神的后裔,因此在“共”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改姓为“洪”。

  洪塘洪氏,于南宋(1127-1297)居此,今存的洪氏聚落群有上宅、下宅、新宅、旧宅、老宅、高宅、里屋、外屋、东房、西房、松房、敏房、大九房、二十五房等。洪塘人杰地灵,洪氏人材济济,清上海北市钱庄领袖洪念祖、当代书画家洪丕谟、历史学家洪廷彦、电力专家洪廷盈等均是洪塘洪氏。

  洪塘也因塘起村。《晋书》载:句章有汉塘,孔愉修复之。清光绪《慈溪县志》也记载:“汉坡,县东南廿里,相传为汉时所筑。”洪塘原属句章(今慈城),唐武德八年(625年)属鄮县。

  明《嘉靖宁波府志》记载:洪家塘市(洪塘旧称),塘内河道纵横,塘外江流通海。洪塘街道中心就横亘着一条龙尾河,汩汩的河水从街道中心潺潺流过,两岸居民安详地生活在老屋、古桥、小河边,享受着轻闲、宁静的生活,而过去这里热闹非凡,河之北长约千米,宽约四五米的洪塘北市街,素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誉。此街以前有防雨棚屋,可遮雨防晒,路不湿鞋。旁边的卖柴弄、西房弄、后新弄、灶户弄、方漕弄、陈家弄等民居住宅鳞次栉比,万兴蔬菜行、坤和酒坊、公大南货店等各类店铺,据说有六十多家,楼阁高耸,饮宴赏景者、买卖住宿者络绎不绝。而从北市街过“上宅桥”的南街,有水兴蔬菜行、春茂木行、敦裕米厂、泰山堂药店、成泰当店等约四十家各类店铺,“隔河相望一桥通,昼夜不息洪塘市。”桥上桥下,桥南桥北,形成的商贸交易热闹非凡。离“上宅桥”不远的“福寿桥”,桥阶上用于固定船只、被船绳磨去棱角的系船孔,见证了洪塘曾经的喧嚣和繁华。

  “上宅桥”和“福寿桥”如今也是江北区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古桥,它承载和见证了洪塘数百年的辉煌、荣耀,如今随着洪塘新街新桥、新居新区的相继崛起,老街、老桥、老宅随之淡出历史舞台,留存的只有怀念和记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