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凯 在丹城的老东街,有一个旧称“黉门跟”的地方(也称大石滩或大晒滩),那里有一幢1956年建的百货零售商店,坐南朝北有五间店面大,人们习惯称它为“新洋房”。这么一座不起眼的二层楼房子,怎么会有如此称号呢?这还要从它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说起。 新中国成立前后,丹城东西南老街上已有许多经营生活日用品的百货零售商店,旧称“广货店”,诸如市桥头的时代商店,东街的王福泰、倪聚福,南街的物华楼、源兴祥,西街的德兴祥、南昌祥、新新等商号。大多规模不大,都是一二间、顶多三间店面的老式木结构楼房。即便是1951年10月建的国营百货公司(俗称中百公司),也是在东街租用原私营商店木结构店面屋营业的。 1956年,象山遭受“八一”强台风袭击,为鼓励象山人民抗台救灾、恢复家园,省商业厅把原批给绍兴市的一个小型百货商场的项目转批给了象山。县里领导积极响应,划拨出“黉门跟”这个县城最中心地段的一块空地,给百货公司建造了这座二层楼共800平方米面积的百货商店。百货商店自1956年底动工,1957年底建成,1958年元旦正式开业。由于此商场是用现代建筑工艺设计,房屋的柱、梁和基础都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墙面用水泥砂浆粉刷,是县城内唯一一幢规模大、式样新的洋式建筑物,当地人于是稀罕地称它为“新洋房”。 “新洋房”的一楼用作营业场所,二楼为小仓库及县公司行政办公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丹城乃至全县人心中最大的商品零售和购物中心。到上世纪60年代,商场拥有营业人员20多人,经营棉、针、百、文四大类商品,计5000多个品种,分设十余个柜组,年营业额在80万—90万元之间。那些年伴随老百姓渡过商品奇缺的困境。有多少需要凭证凭票的紧俏商品,诸如新颖化纤棉布、针织品、手表、缝纫机等,从这个商场流通到人们家里。因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洋房”俨然成了百货公司的代名词,常听人们在街巷路边拉家常:“你这东西哪里买来的?”答:“新洋房!”还有人在路上边跑边喊:“新洋房有某某商品卖,快去排队啊!”一些从外地来的客人,也会在茶余饭后,专门到“新洋房”去看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再加上县城中心扩大外移,特别是1985年建设路上百货大楼的落成,以及新建商店、供销大厦等一大批商业设施的建成,位于老街的老商店逐渐生意冷落,“新洋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看起来矮小陈旧的“新洋房”不再是商场,而成为人们办酒摆桌和棋牌娱乐的休闲场所,但它昔日的辉煌和故事却久久留在一些老象山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