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奇的鱼腥草

  葛岱绿

  

  一次散步,在山边低洼处发现了鱼腥草,带回家后养在瓶子里,数月不见枯萎。心形的叶片,沿着茎一路葳蕤。它在水里养久了,还生出许多枚小小的嫩叶。这种看似普通的草,在我家备受欢迎。如果谁感冒发烧,就立即用上它。鱼腥草是一味天然良药,堪称神奇的植物抗生素。

  古代记载这种草药:“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它气味独特,初次闻,令人生厌,一旦品尝过后,可能会吃上瘾。取其新鲜肥嫩的茎叶,濯洗干净,加调料凉拌,脆嫩鲜香,是一道令人回味的开胃小菜。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鱼腥草又叫折耳根。

  我的家乡在浙江沿海。每年,我都会特意上山采集鱼腥草。春暖花开时,它探出青翠碧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生姿,丰美绰约。水库旁边阴凉潮湿的地方,正是它栖居的好去处。只要发现一两株鱼腥草,就能找到绿茵茵的一大片。鱼腥草的根茎,在地底下如游蛇般四处蔓延。我每次采集,往往都满载而归。新鲜的一次吃不完,就留一些种在庭院里。另外的一些晒制成干,储存备用。偶尔风热感冒时,就取一把鱼腥草泡茶,或煎汤喝。

  在城里的超市,也能见到鱼腥草。在各式的蔬菜旁边,它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入红尘,白色的根须,千丝万缕,缠绕在一起,光阴一般悠长,宛若仙风道骨、皓首童颜的老者,肩负悬壶济世的使命,慈悲地降临人间。我见了它,心里欢喜,顺便买下一些,回家或炒或凉拌着吃。

  古时候,鱼腥草作为野菜,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有文字记载,江浙一带的人热衷于吃蕺菜。蕺菜,就是鱼腥草的别名。南宋诗人王十朋有一首《咏蕺》:“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可见卧薪尝胆的勾践也喜欢吃蕺菜,在当时众所周知。越国的古都绍兴,有一座蕺山,曾留下过当年勾践采蕺的足迹。

  我外婆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清炒鱼腥草。从超市里买来白色的鱼腥草根,洗净后急火速炒,加少许糖醋酱油,须臾间清香四溢,一道风味独特的美食,装盘待吃。九十一岁的外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在家行动自如,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也不见复发。或许得益于神奇的鱼腥草。

  炎炎夏日,我一边码着字,一边悠闲地呷了一口“凉茶”———鱼腥草干泡出来的茶水,甘甜爽口,清火润肺,不禁身心一片清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