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文·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7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严王村与“渔翁捉蚌”传说

  □龚成

  

  宋严王村,是鄞州区古林镇东北部因三姓而名的一个行政村,从市区联丰延伸段连接线至薛家可直达该村。村旁水系发达,槎湖水从石碶流经该村,弯到王家河漕支,成为严王两姓村民的生活水源。宋姓在前,严姓居中,并与后面的王姓半河相连。

  历史上宋、严、王各姓都曾经出过大官,也都是从各地先后迁徙而居。

  宋严王村有两件事最出名,一是著名香港实业家王宽诚出生于此,二是流传百年的“渔翁捉蚌”故事。

  王宽诚出生在该村,从小耳濡目染渔翁捉蚌的民间故事,他到香港发展定居后还常提起家乡的这一故事。

  《渔翁捉蚌》故事,最早流传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相传,当时宋严王村地处广德湖边的槎湖塘田,连年欠收,主要原因是常发洪水,洪水的起因是因为在槎湖有修炼得道的蚌精作怪。每逢八月中秋夜,蚌精就要出湖赏月,蚌精所到之处,都要兴风作浪,以致湖水四溢,使洪水泛滥成灾,令湖岸百姓频频遭殃,连年欠收。

  于是,湖岸渔民祖孙二人,决心为民除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下湖与蚌精展开生死搏斗。经过二人机智和勇敢的不懈努力,终于制服了蚌精,消灭了祸害一方的蚌妖。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笑颜重开。

  村民为歌颂他们为民除害的功绩,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民间舞蹈节目,一方面作为庆典纪念之用,另一方面给渔民在湖区里捕鱼作业时提醒警戒,同时供村民农闲之余娱乐欣赏。

  民间舞蹈《渔翁捉蚌》节目自清朝开始在农村流传,成为发生地的宋家花大头班和太平会(传统民俗活动)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其前身是半职业性民间戏曲班,后为民间音乐舞蹈班,传承这个舞蹈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主要在原望春区、鄞江区等各乡村进行义演,颇受群众欢迎。

  民间舞蹈《渔翁捉蚌》节目,前场演员只有3个,加上后场打击乐器5个人,总体不到10人的一个戏班,却演绎了一百多年历史且传为经典,盛演不衰,主要原因是节目贴近农村生活,并迎合人们企望和谐太平的生活愿望。

  1956年6月,《渔翁捉蚌》在鄞县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会上获好评。1957年被推荐参加浙江省民间舞蹈调演会,荣获二等奖,后被相继列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还被评为宁波市一乡一品优秀民间舞蹈节目,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在,该项目得到当地政府重视,投入10余万元,用以建立培训基地培养传人,还申报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老艺人宋方信成为该民间舞蹈的非遗传承人,在该村重新排演培养新人,使这一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延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