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人文·老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7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晒谷场

  □甬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对晒谷场是不会陌生的。那时的晒谷场,白天是人们挥汗劳动的场所,晚上是人们纳凉处,放电影时是人们聚会的小广场,平时更是小朋友玩耍的天堂。

  当时的晒谷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用水泥浇筑的地坪;一种是用方方正正厚薄不一的石板铺成;第三种就是将泥土地平整后铺上篾垫,一般是农忙时临时建设、用来翻晒农作物的。

  用水泥浇筑晒谷地坪,是生产队安排社员在农闲时做的。社员们从镇上购来水泥,用拖拉机从采石场拉来石料、敲好石子。采石场运来的石料经过分拣,大石头作晒场的基础,由壮劳力用力夯实地基;小石头则由女社员敲成小石子、瓜子片,然后和上水泥浇成水泥地坪。水泥地坪经硬化后是档次最高的晒谷场。

  农业生产离不开晒场。春耕时节满晒场堆肥料、拌肥料,一派繁忙景象;春夏之交,把麦子、紫云英籽等脱粒后在晒场暴晒;晒油菜籽时满晒场一片清香,但在上面走得十分小心,脚底一滑很容易摔倒。油菜籽脱粒后,一人多高的菜秆被一捆捆竖立在晒场边上,菜秆间的缝隙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

  “双夏”时,农民们把收割后打下来的湿稻谷挑到晒场扬谷,用排风扇将稻草、叶片、稗谷等排除干净后摊晒。由于夏天午后多雷阵雨,有时雨来得非常突然,经常会发生吃饭时听到雷声迅速放下碗筷直奔晒场收谷的场景,等收完稻谷,身上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了。

  收割后的水稻需要翻晒多次以减少水分,才能卖得好价格。晒场上,人们拿着耙子把稻谷耙成一畦畦,晒一段时间后把一畦畦的稻谷推到边上,反复几次,让稻谷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有时为了省力省时,在不下雨的傍晚把两边的稻谷拢成带状,用塑料薄膜盖好,第二天摊开即可继续翻晒。

  秋天,晒场主要晒晚稻谷和棉花等农作物,由于晚稻谷生长期较早稻长,加上天气已转冷,需要晒更长的时间,要经常把稻谷从仓库里挑进挑出轮流翻晒。

  当夏夜放电影时,晒场早就空出来了。傍晚时分,晒场边上支起了“开”字型毛竹架,并接好电线、挂上银幕和喇叭。小朋友们早早从家里搬出长凳椅子,或在晒场边上的大石块占据有利位置……夏夜晒场上的露天电影开映前,简直比集市还热闹,直至电影开始后才安静下来。

  夏天的晚上,家里闷热难耐,村民们就纷纷来到晒谷场,在水井里拎来冷水洒上一通后,拿着一领席子,或支起一张竹床,躺在上面边乘风凉边聊天,孩子们则在一旁看星星或听故事、玩耍;如果蚊子多,就去拔些艾草烧起来驱蚊。

  农闲时节,男孩子们在光滑坚实的晒谷场里打弹子、滚钢圈、玩烟壳、骑自行车、走自己发明的棋子,女孩子们则跳橡皮筋、“摸瞎子”、丢手绢,玩得不亦乐乎……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晒谷场已失去了传统功能,很少有农作物需要到晒场上晒。现在,每逢节假日,农村原有的晒谷场上停满了五颜六色的私家车,年久失修的晒场也变得破旧,失去了昔日的热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