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静的东屏村

  万之

  

  跨过那座周身爬满青藤的小石桥,就进入了东屏村。一股宁静古朴、浓郁醇厚的农家风情就扑面而来。驻足细瞅,大背景是村后葱茏苍翠的连绵山丘,眼前是一条细细弯弯的小街。街的一边是连排的民居,一边是淙淙的小溪。曾经到过不少的古镇、古村,如这般原生态的,于我还是第一个。东屏就如隐在深山中的村姑,不施粉黛,毫无做作,清丽脱俗,风韵迷人。

  东屏村位于三门横渡镇,因村东的东坑山形似一道屏风,故名东屏。村里有住户700多户,人口近2500人,是三门县陈姓聚居的第一大村。至今村里尚存有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300多间。走进古村深处,仿佛就穿越到了明清时代。路是鹅卵石铺就,两边小草青青;墙是乱石块垒成,底部苍苔浓浓;窗是圆拱形的,洒满了人间烟火;门是木制的,轻轻一推“咿呀”作响。在这样幽静的深巷里徜徉,你可以怀旧也可以思古。走进一个深院,我见到了一柄大刀。那刀形似青龙偃月刀,重120斤。据说是乾隆年间曾获浙江第一、全国第五的武举人陈式栋使用的,陈式栋后来被朝廷任命为钱塘守备。

  在东屏,几乎在每个宅院门前都会看到一块写着某某道地的牌子。经向当地的村民打听才明白,道地指的就是一个宅院。在东屏,大规模的道地还保存有多处,虽然已经破败,但从其建筑遗迹上,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当年的风韵和气派。我见到的第一个道地叫“石滩道地”。它是清代早期建筑,占地面积475平方米,建筑面积762平方米,为木结构双层四合院。正南是大石门,东边有两道门。三处出入口有回廊相连。因是在乱石滩上建起的,故名“石滩道地”。这个道地被东屏村人公认是比较精致的。它的规模虽然不大,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石板铺地,院落精美。关于这个道地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早年,因乡党纠纷,院子的大门被堆满稻草,放火烧屋。熊熊大火烧穿了门楼,没想到门楼上是黄豆仓库,数吨黄豆泥沙般倾泻下来,扑灭了大火,院子因此逃过了一劫。如今,门楼上火烧火燎的痕迹,以及那个被烧穿的火洞,依旧赫然在目。

  在东屏还有一个有名的道地,号称“华堂三台”。据《东屏村陈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海禁”开放以后,陈氏祖先经商有方,积累了大量财富,建成了以“华堂三台”为代表的民居建筑群。“华堂三台”中保存得最完好的是“陈方来民居”,也称“上新屋道地”。该道地坐北朝南,临街面溪,占地860平方米,二进院落,左右为厢房。这座宅第外观飞檐翘角,高高的马头墙玲珑秀气。内部大天井套着小天井,圆鼓形的柱础刻着精美的图案。门窗上,梁柱上都雕龙画凤,古韵悠悠。据介绍,这个道地是东屏古代民居的杰出代表,极具观赏价值,也为研究当地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时光的打磨中,东屏村的大部分民居已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以往的精致和唯美,现在许多只剩下依稀可见的印痕和残存的雕梁画栋。穿梭在鹅卵石铺就的院落小巷中,看阳光在凹凹凸凸的石头上折射出斑驳的光影,我只能在想象中影印东屏村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华彩。好在,2013年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东屏村入围。该县也成立了东屏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在不破坏村落“原真性”的基础上,已制订了详细的保护方案,并开始了局部修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