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宁波/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个老小区出现“管家型”组织

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志愿服务

  □记者 滕华

  

  为了救活一棵受淹的桂花树,他们跑前跑后;为了排查跳电原因,中秋节那天,他从早上7点忙到黄昏……在宁波的多个老小区,活跃着这样一群热心的“管家型”志愿者团队。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像这样的社区“管家”,已成为我市各类社会组织的主力军。

  中秋那天,他排查电路“加班”9小时

  今年50多岁的崔小峰是个高级电工,在江东区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里,他的知名度或许可用家喻户晓来形容。谁家里电器、电路遇到问题,要么打个电话,要么直接上门去请专家了。

  家住156幢的王师傅今年中秋好好赏了一次月,因为八月十四的凌晨,他家的电路罢工了。八月十五一大早,王师傅就已经候在了崔小峰的家门口。简单扒几口饭,崔小峰跟着王师傅走了,这一去就是从早上7点工作到黄昏4点多。

  最后终于检查出哪里出了问题。崔师傅用了花钱最小、改动最小的办法,只在家里拉了短短一段明线,就让线路恢复了。“给钱也不肯要,给两包香烟也拒绝。后来我都发火了,再推来推去,20多年老邻居、老朋友也不要做了”,王师傅性子急,看崔小峰人溜得飞快,跟在后面悄悄把香烟放在了他家门口。

  “社区就是一个家,我们要提供的服务,就是保姆式的。”丹顶鹤社区党委书记黄菊芬告诉记者,崔小峰所在的“8小时之外应急服务队”是2011年在区民政局登记成立的,现在有20多个志愿者。“没有服务范围,因为8小时之外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能找到我们去应急处理。比如,独居老人生病送医、台风天转移物资、家政维修,甚至夫妻吵架打架……”

  台风中受淹的桂花树又活了

  不管是廉价的仙人掌、朱蕉,还是较贵的茶花、蝴蝶兰,送到西门街道居民事务互助中心的“植物医院”,都能找到医生专业诊断,而且还是免费的。医院的“主治医生”庞坚梁有着40多年花卉工作经验,从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退休后回到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提起最骄傲的战绩,庞坚梁讲起了去年夏天台风中一棵受灾的桂花树。“不是因为它多名贵,而是居民们牵挂得最多。”接到这单“业务”,庞坚梁当即上门“问诊”。在他的及时救助和邻居的精心照看下,今年5月,这株桂花树脱去老叶子,抽出了新芽,重新焕发了生机。

  “现在社区里的老年居民比较多,不少人喜欢养点花草。我就定期为大家提供养护花卉的专业知识,采集种子送给居民”,庞坚梁告诉记者,每年秋季花卉分盆,他都会上门服务示范。现在,“植物医院”还新增了托管服务,除了“门诊”之外,还能“住院”,许多濒临死亡的植物都可以交给医院来托管,等到治好之后再送还。

  “管家”组织填补服务“死角”

  “在我们社区,这类‘管家型’志愿者团队就有5个。”黄菊芬所在的丹顶鹤社区有3300多位居民。“管家们”的服务几乎是365天无“死角”。“每天我们接到至少10个以上居民打来要求服务的电话,基本都转交给这些‘管家’了。”

  记者从海曙区了解到,该区管家型志愿团队共16家,几乎都在老小区内。诸如“我爱我家”益民服务、“金管家”睦邻志愿服务、家门口的“81890”等都已成品牌。

  为什么老小区更容易催生这种管家型社会组织?黄菊芬说,以丹顶鹤社区为例,实行的是准物业管理,一年每户人家只需要交纳60元的物业费,基本只能承担保洁和保安两项工作。其他的事务,要么不属于物业管理范围,要么就是他们聘请不了专业人员来担纲,出现了服务“死角”,这时候,志愿团队和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就有了用武之地。

  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裘丽萍说,作为社区“管家”的志愿者团队,他们自然形成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互联、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政府力量与社会资源互动的良性机制,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