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陶子)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10月健康防病提示。10月份秋高气爽,本市气候已进入了秋季,天气开始凉爽,市民要积极预防流感及流行性出血热。此外也要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 每年冬春季节是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可持续3-4天;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出现早且明显,有时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轻微或中度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常发生局部甚至大范围暴发流行。从10月份开始,是市民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疾病的最佳时期,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在下一年度流感流行时避免患上流感疾病,市民可以到各地成人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市是该病的高发地区,发病高峰在秋冬季节,主要通过接触被鼠污染的食品或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防止鼠进入室内、避免与鼠接触和开展居住环境周围的灭鼠运动。如果市民一旦出现有突然的高热、“三红”症状(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目前没有疫苗可用。东南亚国家和广东省目前正处于流行期。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该病潜伏期为3天至15天,其主要症状有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乏力、关节、肌肉疼痛。市民如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7~9时、16时到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此外,市民还要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发病形式可表现散发,亦可呈集体性发生。
|